首页 实用论文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6篇(精选)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6篇(精选)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6篇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琴入门 手型 乐理 儿童心理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6篇(精选)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钢琴的入门,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对于

4、5岁的孩子来说,这些音乐的理论知识未免过于枯燥和难理解。为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儿童钢琴入门的小技巧。

一、手型问题

钢琴入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手型问题,正确的手型会给后期的学习及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错误的手型会使孩子在学琴道路越来越困难。对于

4、5岁的孩子来说,如果直接告诉他,正确的手型要注意:1.整只手与小臂持水平位置;2.手指关节要凸起,避免塌陷;3.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形成一个半圆形。这些语言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即便老师做出了示范,孩子也许一时能记住,转眼就忘记了。应该学会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解手型问题。

首先,把弹钢琴的力量比喻成一颗水滴,让孩子自己想像这颗水滴从胳膊滚落到键盘上,手腕如果高了,水滴就在手腕处下不去了,以此让孩子记住避免手腕过高。

其次,手自然打开放在钢琴上,手心里就像握着一颗鸡蛋,或者拿一颗鸡蛋给孩子握一下,在整个的弹琴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手心里的鸡蛋呢?是不是被压扁了?以此让孩子记住手指同手掌一起形成了一个半圆形。手指关节也避免塌陷。

当学生的手型出现问题时,教师如果直接提出批评,对于

4、5岁的孩子来说,很容易打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自己来观察,错误的手型会给演奏带来什么样的阻碍,比如手腕不平稳,就会影响到演奏的速度。通过实例观察,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演奏手型,才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记住正确的手型。

二、钢琴入门时的乐理知识

钢琴是涉及到乐理知识较多的一门乐器,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以《汤普森基础教程第一册》为例,第一节课的知识点就涉及到五线谱的知识,认识五线谱,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全音符,中央c的音名、唱名以及五线谱上的位置。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如果单纯的讲解,初学儿童很难记住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生动的比喻让孩子记住,比如在讲解五线谱时,让孩子自己观察,为什么叫五线谱,因为有五条线,使孩子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高音谱号像个挂钩,低音谱号像个耳朵。在钢琴的谱子中,高音谱号又代表了妈妈,因为只要看到高音谱号,跟在它后面的音就在右边的音(教师在钢琴上演奏高音区音阶),声音比较高,比较明亮,像妈妈说话的声音,所以它也叫高音谱号。像耳朵的这个符号,就代表了爸爸,因为跟在它后面的音,都在钢琴的左边,(教师在钢琴上演奏低音区的音阶),声音比较低沉,像爸爸说话的声音,所以它也叫低音谱号,每个小音符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一个大名,一个小名。大名是它的英文名字c。它还有个小名,是我们经常叫的名字,叫do。它在妈妈这的位置和在爸爸这的位置是不一样的,我们来观察一下,它在妈妈这是在五条线的下面一条线上,它在爸爸这的位置是在五条线的上面这一条线上,但是它是同一个小朋友,都是do。像小皮球一样的圆圆的音符叫全音符,它有四拍。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打拍子。如果学生的节奏不均匀,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下钟表的走动,让孩子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嘀嗒,嘀嗒&&。教师模仿不规则的嘀嗒声,让孩子理解这样的声音就表示这个钟表坏掉了,以此启发儿童对于节奏均匀的理解。

三、鼓励性的语言

四、教师多做示范

4、5岁的孩子最快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教师在讲解演奏姿势时,应该多做示范,让孩子更直观的观察到正确的手型,通过模仿,最快的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简单的好听的曲子演奏给学生听,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旨在从学前儿童心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学体系的建立、教材的选取、教学评价的完善等多方面探讨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学前儿童;钢琴启蒙;素养

钢琴,既是孩子的童话,又是家长的寄望,由于晶莹剔透的音色吸引了无以计数的家长和孩子的兴趣。当下,社会上不少家长将孩子的启蒙音乐教育放在了这种乐器上,在趋众心理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于自己孩子的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钢琴尤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世界上的音乐神童几乎都与这一乐器打起了报道,最为明显的就是国外莫扎特,国内的郎朗等在孩提时所表现出的聪慧都引人侧目。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多表现在3-6岁期间,这一被社会几乎公认的教育年龄段是钢琴教育最佳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具备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及心理特征,在学琴过程中,又会出现怎样一种现象,目前各种钢琴启蒙的教学体系是否适应学前儿童的学习行为?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否足够对学前儿童进行钢琴教学?教材是否能清晰完善地使学前儿童受益?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学前儿童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基本上没有任何文化基础,对数理的理解能力欠缺,在音乐能力上,只是达到偶感和节奏律动的感性认识;而目前充斥在各大培训机构和私人课堂的教师又是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呢?就目前师资获取渠道来说,不外乎几种情况,只学过钢琴几年的业余音乐生,他们对钢琴课程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技巧不完善,对教学法知之甚少;有主修钢琴的专业生,但是对钢琴教学不够了解,更不了解学前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体系;学前专业毕业的教师,了解儿童心理,却是对钢琴课程的结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不是缺乏专业知识,就是缺乏对儿童心理的认知,又或是缺乏适应学前儿童的教学体系。再加上年轻化,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考点过多的放在钢琴演奏技术上,忽略了对幼儿心理教育过程的观察,教育者不是去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真正情趣,而是一味强调对于这门乐器技能与演奏程度上,基于此种情况,教师们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呢?

一、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和能力的认知

现代心理学表明,幼儿在接受艺术教育过程中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认知活动的具象性。幼儿在接受音乐艺术教育中首先感知的是对接受物体的表象,也就是音响的外壳,来认识所学习的对象。因此,通过一定的具象性来认识所学艺术内容的真实感,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理建立起对艺术的初始印象;儿童理解成人的语言时容易产生误解,是由于他们按照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当前听到的一些话语,产生相应的形象而造成的;幼儿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在这个时期,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还不成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据此分散注意力,而失去自控能力,这就给教育平添了一定的困难;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这时比起三岁之前,儿童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以及对人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倾向;学前儿童在知识结构方面,缺乏理性知识结构的构建,具备一般的语言理解能力,音乐能力欠缺。这些生理心理特征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提前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并根据这一时期幼儿所处的具有培养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去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就遵循了儿童心理的发展科学,形成了良好的个性。概而论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应该符合这一时期的特性,并使之起到好的作用。

二、过硬的专业技能

教师首先应具备对钢琴的演奏技术有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对技术点的分层学习,进阶训练,以及对大量乐曲的演奏能力,通晓技术在乐曲中的运用,这些都是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掌握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的确立

能力的培养,弹奏技术的提高是钢琴教育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一个有钢琴教育经验的教师必须对其不同年龄段和技术能力的幼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这种一对一的因人施教策略正是钢琴有别于其他艺术教育的地方。众所周知,3-6岁的儿童重点教育在于去培养他们对于钢琴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般的教育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去表现美、感受美、认知美,用他们自己所创造的美的旋律去感动自己,感动听者,这就是音乐艺术教育的目的。

四、教学体系的建立

教学体系的建立对一个课程的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确定了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表达美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后,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具体的实施,教师应构建一种怎样的教学体系,是钢琴教学的又一关键问题。在了解了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需求后,确立了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学习内容的巩固上都应以此为大的方向。如在教学内容上,针对3-6岁的儿童,几乎没有一点音乐专业知识,那么如何让幼儿能够懂得理性的乐理知识和专业性的手指演奏技能呢?教师切记,钢琴教育中再不能以技术而论教育的成败,换一种教育的思维方法即以歌唱、游戏教学、语言启发等手段来代替对于技能上的一些要求。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钢琴教育面对的是3-6岁的蒙童,教育中应更加注意他们的生理心理个性,在课堂的组织上,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应丰富多样,时间的安排应更加合理和灵活,如涉及与课程内容相关游戏放在课程中进行知识或技能的学习都会是不错的形式;考虑到幼儿理解事物的具象性,教具、图片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后作业和知识巩固阶段,也可以多元化,充分调动幼儿的六感,唱、听、看、想、弹、感受相结合,避免技术训练的单一性,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取得优异教学成果的关键。

五、教材的选取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注意在教材的合理使用,选材既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幼儿课后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就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并不能达到之前提到的教学体系的要求。应在确定教学体系后,以完善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不能单一地使用一种教材,而是多种教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使用各个教材的内容,并规范教案,根据课程的需要,适时调整教材的使用。

综上所述,教师应具备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前儿童能力的一定认知,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确立总体的和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方向,建立完善健全的教学体系,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体系的特征,自主合适的选择所用教材,编写教案,完善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实施进行反馈,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和内容。

作者简介:田甜,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项目“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编号:CECER-2018-B16)。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常见的技术环节问题

在儿童学琴过程中, 不同的年龄、不同个体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其中, 一关节塌指、拇指夹指、颠腕是三个较常见的现象, 以下就这三个问题一一加以阐述。

(一) 一关节塌指:

塌指是指弹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塌陷, 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传到指尖, 从而造成下键音色不好、手指不灵活, 影响力度、音质的错误弹奏方法, 这种手指第一关节塌陷的毛病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 建议通过以下方法加以纠正:a、手臂重量的训练, 多加强断奏练习, 每个音都采用手臂放松直接掉下来的动作, 体会重量怎样从大臂传下来。使手指第一关节稳稳站在琴键上。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b、手型的训练:触键时手指关节必须凸出, 不能陷进去, 手型保持放松状态, 不要想象“握鸡蛋”的感觉, 因为当大脑有“握”状的同时, 手指已经是紧张状态了。c、指尖站立的训练:当手指在触键前, 大脑要提前作好指尖站立的准备, 这样手指在触到键的一瞬间才不会无控制的触键。克服塌指的关键是认真专心地对待每一个将要弹奏的声音, 用听觉去感受它的不同, 如果第一关节不突出弹奏, 发出的声音是散的, 所以视觉、听觉同步才是解决钢琴学习中问题的关键。

(二) 拇指夹指:

在日常教学中, 总能看到一些学生拇指紧紧的往里夹, 拇指尖使劲向外翘, “虎口”处过于紧张, 使拇指很僵硬的躺在琴键上, 形成压键发出声音的不良现象。夹住拇指发出的声音不是手指独立触键所发出的声音, 而是靠腕子使劲向下压发出的声音, 这样压奏的错误弹法造成手指与手腕的紧张, 出现不均匀的重音, 外翘的拇指还会不由自主地碰到其他的琴键, 使音乐整体不干净, 而且弹奏度数较宽的音程、和弦时也很难胜任。这一问题也可通过以下两点加以纠正, a、纠正手形的训练:“虎口”打开, 用二指做为支点, 拇指尖向里弯曲呈弧形。b、触键位置的训练:用拇指尖触键时要注意其位置, 要用拇指外侧指肚处触键, 站立弹奏。千万不要使整个拇指躺倒在琴键上。用二指做支点, 慢慢地上下抬指触键, 使拇指能够有控制地弹奏。

(三) 颠腕:

很多学生在弹奏时, 手腕一颠一颠的, 导致音色生硬不流畅同时也会影响演奏速度, 这对学琴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腕部紧张使手臂的重量不能通畅地传到指尖, 使其节制在手腕处, 这时手指就失去重心和力量, 只有靠腕子的力量向下压, 这样的奏法导致指尖无力、声音发飘、跑动困难。这一问题也可通过以下两点加以缓解。a、手腕放松、手指独力的训练: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的桥梁, 这一部位的放松直接影响到手指的灵活程度。所以, 练琴时大脑应处于积极状态, 调节手指的主动性, 不能让手腕代替手指去弹奏。b、连奏的训练:连奏要运用重量转移的方法, 如同人在走路一样, 通常都用“提起来、落下去”。第一个音弹下去后立即放松, 第二个手指抬起指向下触键, 然后把重量转移到第二个音上。依次这样做。一定注意抬指与移动两个关键动作, 正确做好这两个动作, 连奏才能弹得很优美。

总之, 技术能力是演奏的前题, 技术上存在问题, 势必会影响演奏结果。学琴过程不能让任何一个毛病长时间地存在,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再说吧, 要知道任何毛病绝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正相反, 错误一旦根深蒂固, 那想改就很困难了。

不论弹什么、怎么弹、弹得是否好听都有一个中心问题就是, 要培养儿童内心听觉的能力, 内心听觉就是“我们看到音符、不借助钢琴的声音、也不哼唱、在全然的寂静中、在内心里想象出、‘听见了’音符的高度、长度、力度。”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主要以声音塑造音乐形象, 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 使人获得音乐美的享受, 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所以, “有音乐感的耳朵”便是欣赏音乐, 理解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对声音的感受, 是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的, 人的听觉能力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培养, 先天条件再好, 如不经过训练, 听觉能力也得不到发挥, 所以, 在培养儿童学琴的过程中视唱练耳也占了一定的主导地位, 听觉训练要着重内心听觉的培养。对声音的想象能力, 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内心听觉就是以整个心去“想声音”虽然没有实际音响, 但凭内心的“耳朵”也能把这些音的实际音高“听”出来, 做到先想后弹。因此, 教师在教授钢琴的同时应常常激发学生的内在音乐感觉, 使其积极的活跃起来, 这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会逐步建立、加强。

二、师生配合问题

学琴是教与学的配合过程, 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家长说, 孩子在家弹得挺好的, 怎么一有人欣赏就弹不好了, 这是个较普遍的现象, 一般来说孩子都愿意在同龄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表演欲会日渐减少, 甚至会出现怯场现象, 这些都会影响演奏。所以教师在教学严厉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多给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比如, 可定期组织学生召开演奏会, 让学生习惯于在人前弹奏, 逐渐增加演奏经验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 琴童随着年龄的增长, 表现欲望有所减弱, 从而出现演奏激情不足等现象,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造成演奏时的紧张,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的教学应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耐心、细致、循序善诱。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平时多增加一些锻炼的机会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在亲朋好友前面表演, 在孩子表演时多给他鼓励和赞许, 激发孩子的演奏热情。而年龄较大的学生要注意多交流, 进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所以,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对症下药, 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钢琴弹奏水平和音乐表演能力。

三、家长的辅助环节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 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利的现象, 一是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太强, 每天的练琴过程必须是在家长的监督陪同下才能完成, 家长稍有放松, 练琴效果就会受影响, 孩子本身对学琴缺乏热情, 主动性差。二是家长对孩子的学琴关心又太少。送到老师家就万事大吉, 对于整个学习过程不闻不问, 这样对孩子独立性培养是好的, 但很多初学的,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合适。年龄太小, 理解力和接受力还较弱, 这样周而复始, 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好。三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过份急于求成。每位学生的教学进度是因他们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条件和理解力决定的。家长切不能急于求成, 这样反而给孩子的压力太大, 事与愿违, 有的孩子甚至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 这样就更难实现家长的愿望了。所以,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急躁, 针对自己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采取适合的方式来配合教师的教学, 孩子的学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结语:

教师、学生、家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所以只有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三位一体化的学习过程, 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从而使其真正热爱音乐、走进音乐、表现音乐。

摘要:在儿童钢琴教学中, 教师、学生、家长应是三位一体化、相互配合、相互助成,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常出现的问题做了归纳, 并就解决的办法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技术环节,教学方式,师生配合,家长辅助

参考文献

[1] 魏廷格《钢琴艺术指导》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278页.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建国初期儿童钢琴曲的创作处在萌芽时期, 仅有丁善德《快乐的节日》一部曲集。这部曲集创作于1953年, 2012年9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快乐的节日》这部儿童钢琴曲集共由五首小曲组成, 分别是《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作者用运用歌唱性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刻画出中国儿童嬉戏打闹做游戏, 充满朝气的景象。五首小曲的标题都是以中国儿童喜欢的游戏命名, 可以使学生看见标题就可以清楚的明白这段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和声手法是结合西方传统和声与中国五声调式和声, 赋予立体多声部效果以及音乐色彩性。《快乐的节日》是中国第一部儿童钢琴曲集, 在儿童钢琴曲创作方面具有开创意义。作品的技术、艺术及趣味性等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由于儿童钢琴曲的创作刚刚开始, 同一时期无其他儿童钢琴曲作品的创作。

自1953年丁善德的儿童钢琴曲集《快乐的节日》后直至1984年盛建颐、杨素凝、张永清、周文英编著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 这31年间由于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国民经济恢复期”无儿童钢琴曲方面的创作成果。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自此我国陆续有34部儿童钢琴曲集出版 (收集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资料缺失的情况) 。

正如上表所罗列出的作品, 中国作曲家不断地创新, 直至今天的64年间, 为我国儿童钢琴教学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都是西方作曲技法与我国传统作曲技法相结合, 继而创作出儿童适合的、喜欢的儿童钢琴曲。这些作品同时表现了我国鲜明的民族特色, 包括中国风格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民族音乐, 激发了儿童对我国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认识和喜爱。标志着我国儿童钢琴曲创作走向了丰富且快速发展的道路。

2000年上海举办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曲作品征集评选”活动, 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现当代儿童钢琴作品, 其中获奖作品有赵曦儿童钢琴组曲《热带鱼》;徐坚强儿童组曲《学生日记》等, 这些作品后期被收入王歆宇主编的《21世纪中国儿童钢琴优秀作品选集》。2000年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钢琴曲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儿童钢琴曲创作与发展。

从上表列出的我国儿童钢琴曲可以看出, 建国以来的儿童钢琴曲集可以按照特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作品, 有龚耀年《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樊祖荫《儿童钢琴小曲》、谢功成《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30首》等, 可以帮助儿童对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第二类是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作品, 有蒙古族风格儿童钢琴曲李世相《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潮鲁《儿童钢琴曲集—安代》此类带有蒙古族音乐文化特点的儿童钢琴曲集, 以及朝鲜族风格儿童钢琴曲集崔昌奎《儿童钢琴组曲》等, 这些作品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同时能够促进儿童钢琴作品方面有关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三类带有趣味性的儿童钢琴曲集, 有葛德月《少儿趣味钢琴曲集》、郭瑶《儿童趣味钢琴曲集》、张凝、耿燚《儿童趣味钢琴曲集》 (上、下) 、刘奇琦《中国孩子喜欢的钢琴曲集》等等, 这些作品可以使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充满兴趣。

同时还必须反思一个问题, 在音乐历史长河中钢琴曲层出不穷, 儿童钢琴曲集只有34部正式出版, 这与我国钢琴发展以及普及程度并不相符。儿童在学习钢琴中技术与文化同时发展尤为重要, 儿童学习钢琴期间大多数教师都在以使用西方教材为主, 专攻儿童手指的技巧性与灵活性, 而忽略了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技巧训练固然重要, 但在儿童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时期只是一味的强调训练手指灵活, 不能让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收获技巧以外的音乐知识, 是钢琴教学的不足。至今我国有许多作曲家都在为儿童钢琴作品做努力, 使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收获技巧以外的多种音乐文化知识, 而当今的钢琴教学上却很少使用我国的儿童钢琴曲。数量不够以及应用的不足问题与我国儿童学习钢琴的发展速度和广度并不吻合。儿童钢琴曲是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强调技巧练习外, 又具有民族音乐文化、社会常识以及审美趣味等重要意义。所以, 儿童钢琴曲是儿童在学习钢琴过程中除技巧性练习曲之外必备的教材。儿童钢琴曲充满趣味性、文化性、民族性等, 使儿童演奏过程中容易理解儿童钢琴曲所表达的内容, 激发儿童兴趣。通过儿童钢琴曲与练习曲的并行学习, 才能使学习钢琴的儿童达到“技术”和“文化”两个“车轮”一起走的重要目的。我们应该重视起儿童钢琴曲在钢琴教学中起到的重要意义, 引入带有民族音乐文化、带有趣味性以及技巧性的儿童钢琴曲到钢琴教学中, 为钢琴教学的全面、创新与发展提出新的理念。

摘要:儿童钢琴曲是专为儿童学习钢琴所创作的具有民族性、趣味性、技术性的钢琴曲。本文以我国儿童钢琴曲的创作为线索, 对我国儿童钢琴曲的创作成果进行梳理。

关键词:儿童,钢琴曲,创作

参考文献

[1] 司徒壁春, 陈朗秋.新编钢琴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慕课“美声之林”为例,简析笔者在担任钢琴艺术指导时的一些教学思考,并对艺术指导这一学科如何更好的适应慕课需求,展开了一些设想与探究。

关键词:慕课 钢琴艺术指导 美声之林

现如今,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慕课”,正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各个学科中发展和普及,这不单单是对教育传播方式的一种变革,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自由和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平台。2016年1月起,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正式开启了慕课教学的新篇章,由音乐学院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教授领衔主讲的声乐慕课“美声之林”正式上线,笔者也有幸以钢琴艺术指导的身份参与其中。时至今日,“美声之林”已发布60多期慕课,在网络上受到热捧。2016和2017年,分别举办了两次线下的嘉宾音乐会,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更是两次荣登《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平均每天的点击量高达约十几万人次。

一、钢琴艺术指导在慕课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慕课的录制过程不单单是教学的过程,也是对主讲教师和慕课参与者的一次考验。面对摄像机的录制和网络传播的新途径,我们也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一堂看似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的课程,钢琴艺术指导们要做的前期工作却不只有这些。由于演唱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双方来讲都是第一次合作,所以前期的沟通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确定好演唱歌曲的曲调和曲谱版本,在与嘉宾合乐之前做好对曲目的了解和练习。在录制之前与演唱者进行和伴奏教学,确定好曲目的音乐基调、音乐处理,熟悉演唱者的歌唱气息和表演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艺术指导还应对演唱者的一些艺术处理和节奏把握等给予意见并做出教学指导。慕课的授课方式要求钢琴艺术指导必须在短时间内更好的熟悉自己的合作伙伴、对曲目更快的做好知识储备和练习准备,这一切前期工作也让笔者深刻的感受到钢琴艺术指导这门学科的协作性。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艺术指导和主讲教师所必需的。

(二)深入研究,确保知识的精准度

慕课的授课对象,不再单单局限于课堂中的学生,而是通过镜头和网络将知识共享给所有学习和热爱音乐的朋友,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反复观看视频,并选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学习。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也对我们的课程提出了更高的学术标准和要求,因此,慕课中的知识应是准确的、有着极高可参考性的。每当确定了授课曲目之后,钢琴艺术指导应当立即对授课曲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练习、推敲,避免我们的弹奏和音乐表达有失偏颇,也应在课堂演奏中减少失误,避免错音和过分随意的音乐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知识传播的正确性和精准度。

(三)良好的心态

网络课程的录制过程与我们平日的课堂教学既有相似之处,却又有着些许不同。我们不仅要面对摄像机器的连续拍摄,还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笔者记得有一次“美声之林”的拍摄正在顺利进行,张美林教授正在为演唱者讲授歌曲内涵,可音乐厅外一阵急促的汽车鸣笛声中断了拍摄进程。当再次开机的时候,演唱嘉宾却又状态欠佳,一直出现忘谱和气息不稳定的现象,我们只得各自重新调整好心态,再投入进来。诸如此类的状况还有很多,例如机器设备的故障、现场观众的手机铃声等。作为参与者的我们唯有调整好心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各样的临场状况,不要影响演奏情绪,才能确保录制进程的顺利流畅。

(四)课堂教学与舞台演出的有机结合

对于钢琴艺术指导来说,慕课的展现方式,既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又是舞台演出的形式。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讲解,在和伴奏时更多的在倾听和纠错。然而在网络课堂中,每一遍的弹奏都应该兼具音乐性和准确性,我们也应该像在舞台表演时一样,拿出最好的演奏状态,在配合好演唱嘉宾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丰富钢琴弹奏的表现力,把音乐处理和艺术表达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做到准确性和音乐性兼具。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考虑到摄像设备的音效问题。记得在“美声之林”上线初期,笔者在网络上观看录制成品,却发现弹奏中的音乐处理远不及现场的聆听效果,钢琴部分的声音通过电子设备的处理之后,音乐表现力被大大削弱,现场弹奏的各种强弱对比完全听不出来。于是在之后的慕课弹奏中,笔者都尽可能的将音乐变化弹奏的更加有张力,以防这种状况再次出现,影响网络视听的效果。所以作为慕课的钢琴艺术指导,我们也应在课后观看自己的演奏视频,不断地总结和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网络授课的新形势,做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

(五)与主讲教师的默契配合

在声乐慕课的讲台上,主讲老师和钢琴艺术指导老师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作为艺术指导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地配合主讲教师完成课堂任务。除了跟演唱者的协作配合之外,与主讲老师的默契和互动也是重要课题之一。在与张美林教授合作期间,渐渐熟悉了张教授的演唱风格和授课思路,这也为笔者在前期准备和录制过程中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例如为演唱者练声时的音高起始、逐句练习时是否弹奏音高、在何处断开演唱等问题,都需要与主讲教师有共同的默契,只要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进行的流畅性,避免重新开机录制。此外,对于主讲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音乐处理和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随机应变,在弹奏中及时的弹奏出音乐变化,积极地配合主讲教师和演唱嘉宾完成录制。例如在“美声之林”的录制中,张教授常常在演唱者的吐字归音和歌词断句方面给予改进建议,艺术指导和演唱者应该立即嘗试用新的断句和吐字方法进行合作,才能取得当堂解决的良好效果。

二、基于慕课情境下,对于钢琴艺术指导学科的发展探究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革,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让当今学生们对知识的汲取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会主动的通过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此外,网络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都为慕课提供了发展前提,符合当代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在我国,钢琴艺术指导学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个别音乐学院中,艺术指导课已经成为每位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能让学生在声乐主课之前,熟悉乐曲的钢琴伴奏和和声走向,对曲目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并解决一部分读音和读谱的基本问题,更好地与钢琴伴奏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声乐课的学习效率和演唱的音乐性。然而,对于大多数综合类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这仍然是门陌生的课程,学生们往往只有声乐主科,与钢琴的合作也仅仅局限于演出之前与钢琴的简单和伴奏,仅仅是把节拍合上,却并未有气息和音乐的融合。如若将艺术指导课通过慕课方式进行传播,恰恰能为艺术指导学科的教学进行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当然,这一切不单单只是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具备足够的实力和授课经验,才能在未来将这门学科不断壮大和普及。在笔者看来,如果能将钢琴艺术指导课搬上慕课的讲台,应当首先从一些耳熟能详、传唱频率较高的歌曲入手,教师要对授课流程及各个环节有极高的把控能力,当然也需要声乐学生的配合演唱。这不仅仅是对教师授课能力的极大考验,也是增进师生之间的交互和个性化沟通,让学生在了解这门学科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如此一来,学科可以借助慕课平台得到发展、为更多学习钢琴、声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平台。由此可见,慕课教学模式在钢琴艺术指导学科中具有可行性。“美声之林”成功的范例也给予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志民.慕课的兴起应引起中国大学的觉醒[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2]谬智聪,陈青森.“美声之林”为啥这么火[N].中国教育报,2016-05-23.

[3]杨殿斛.慕课真声:线上人的线下展演——记“星慧之夜·美声之林慕课嘉宾演唱会”[J].歌唱艺术,2016,(12).

儿童钢琴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钢琴二重奏是一种常见的钢琴弹奏方式,其包括双钢琴和四手联弹两种形式。近年来,随着音乐内容和形式的更加多样化,钢琴二重奏在音乐表演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演奏者合作过程中的协调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钢琴二重奏的演奏价值,使其在钢琴教学领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认可,也从根本上推进了我国钢琴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关键词】钢琴教学;钢琴二重奏;教学价值

引言

钢琴二重奏不仅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水平,对演奏双方的默契度和配合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协调性是钢琴二重奏练习和演奏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钢琴二重奏表演过程中,把握好协调度,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钢琴演奏的音乐感染力和整体表现力,提升大众对钢琴演奏家的认可。当前,我国钢琴教学过程中,对钢琴二重奏进行了相应的革新,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音乐涵养的提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其在钢琴教育领域并没有收到普遍关注。相关从业者和学生要认识到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改进和革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钢琴二重奏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钢琴二重奏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欧洲,而《管风琴四手联弹诗曲》也被认为是四手联弹的发源曲。后来在莫扎特的影响下,钢琴二重奏被大众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钢琴二重奏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和类目推广开来,经过音乐家的沿袭和发展,其已经上升到了与独奏和协奏同等的艺术地位,成为钢琴表演过程中的主要弹奏方式。我国的钢琴二重奏起步比较晚,直至21世纪才逐渐推广开来。其受到了音乐界人士的认可和青睐。而我国各大音乐院校也逐渐将钢琴二重奏作为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和协调能力,促进我国整体音乐发展水平的提升[1]。

二、 钢琴二重奏在我国的教学现状

钢琴二重奏在欧洲已经发展成熟,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纵观我国当前钢琴二重奏教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缺失,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课程规划。同时,很多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并没有认识到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其重视程度普遍偏低,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对曲目和演奏范围的选择。部分教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加之,我国钢琴二重奏方面的教材缺失,使音乐学院学生很难达到良好的钢琴学习效果,严重制约了钢琴二重奏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音乐理念的革新,使很多音乐学院开始提高对钢琴二重奏的重视程度,并逐渐将其纳入高校钢琴教学体系规划中,为该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空间[2]。

三、钢琴二重奏的教学价值分析

(一)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钢琴二重奏包括四手连弹和双钢琴演奏两种形式,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多声部思维能力、对乐曲和声的分析和听辨能力以及音色控制能力等。同时也能够促进钢琴专业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就很重视双钢琴和四手联弹,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演奏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钢琴独奏,双钢琴演奏和四手联弹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富有内涵,其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兴趣。将钢琴二重奏引入钢琴教学课堂,使钢琴教学模式和形式更加丰富,促进了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性和竞争性。钢琴二重奏对演奏双方的要求很高,其要求演奏者要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音乐素养、演奏水平和个性特征,对钢琴二重奏的个体进行选择,并与其进行沟通和互动。通过钢琴二重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和竞争环境,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琴积极性,对其潜力进行无线的开发,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效果。同时,其避免了学生日常钢琴练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钢琴学习质量和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喜好对钢琴曲目进行选择,实现曲目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化,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琴兴趣。当前有很多中外钢琴多重奏作品,其旋律优美,富有音乐情绪和内涵,能够提升学生的乐感和课堂积极性。例如,《匈牙利舞曲》和《挪威舞曲》等[3]。

(三)提高学生乐感,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钢琴二重奏需要演奏双方的良好配合,其对演奏者的协调性和默契度要求比较高。演奏者要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乐感。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重视钢琴二重奏,能够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乐感较好的学生对乐感较差的学生进行带动,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很多钢琴二重奏作品中对声部安排非常严格,演奏过程中,两个合作者之间需要进行旋律和伴奏声部的换位,其能够使学生通过钢琴弹奏来进行乐句交流,进而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弥补钢琴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部分乐曲作品节奏感比较强,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能够受到基础较好学生的熏陶和感染。而双钢琴演奏的特点是能够使演奏者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提高其听觉能力、协调能力和声音敏锐度,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其钢琴表演水平的提升。钢琴教学过程中,重视钢琴二重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钢琴演奏空间,使其能够借助钢琴演奏传达其自身的音乐情感,进而提升音乐的整体内涵和表现力[4]。

(四) 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钢琴独奏是我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主流,其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但是其存在相应的弊端,使学生钢琴弹奏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严重缺失,从根本上限制了其专业方向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其艺术素养。纵观当前的国际钢琴大赛,中国选手的普遍问题是演奏水平、乐感和音乐控制能力呈现极佳的状态,但是其在二重奏或者其他形式的合作过程中,合作能力和默契度较差,很难对音乐整体脉络进行把握,导致比赛成绩不理想。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双钢琴演奏联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对我国钢琴教育过程中的弊端进行消除[5]。

四、 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钢琴二重奏的教学方式应用

首先,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理念的革新,使家长和教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多家长将钢琴作为孩子的业余特长或者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使我国钢琴教育面临相应的机遇和挑战。纵观我国当前的钢琴教育,其二重奏教学和双钢琴教学相较于发达国家,在教育水平上存在较大的落差。而且,由于钢琴价格昂贵和国民观念的制约,使钢琴教学并不是很普及,教学水平普遍偏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学环境加大了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难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学生的日常学习积极性,并对传统的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四手联弹由演奏个例向集体演奏进行转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钢琴二重奏实践中。

其次,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曲目。曲目选择上,教师既可以选择欧洲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二重奏曲目,也可以选择大师改编的曲目,逐渐提高学生的合奏能力和艺术修养,并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培养,提升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协调性。钢琴教师要认识到我国钢琴教学过程中的弊端,积极借鉴外国先进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由独奏向合奏转变,进而使钢琴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应用到钢琴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钢琴二重奏能力。该种曲目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诉求,进而实现钢琴演奏人才的培养目的[6]。

(二)钢琴二重奏的技术要点应用

首先,合奏的整齐性。钢琴二重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合奏的齐整性和音乐的整体表现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触键和音准方向的练习,使其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能够确保同步性和协调性。教师要重视曲调的开始和结束以及演奏过程中的自然、清晰、流畅等。同时,针对起始音的合奏部分,也要具有主次之分,实现两个演奏者之间的触键一致,并通过对手部动作的观察和指导,以提升双方在双钢琴演奏过程中的默契度。

其次,音乐表现技巧。其要注重两架钢琴的主奏和协奏,既要达到音区的交织效果,又要实现曲调的独立性。演奏者要借助对声部的倾听,对其手指进行控制,通过节拍感的塑造,实现双钢琴合奏过程中的声部和谐。同时,也要注重踏板的使用,进而提升钢琴演奏的表现力[7]。

五、 结语

钢琴二重奏是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使其在我国钢琴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音乐诉求,注重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音乐感悟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培养高素质的钢琴演奏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浩.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大众文艺,2013, (17):251.

[2]谷丽萍.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与局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1):92-93.

[3]王一思.谈谈钢琴教学中的“美”[J].艺术研究,2015,(01):107-109.

[4]王淑明.分析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 2015,(03):151.

作者简介:郑新(1981—)女,河南邓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