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和环境范文12篇
建筑物和环境范文(精选12篇)
建筑物和环境 第1篇
1 污染的来源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广泛, 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建筑物自身污染。
此类污染正在逐步检出, 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 (如北方冬季施工中加入的防冻剂, 渗出有毒气体氨) ;另一种是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氡。
(2) 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
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 以上物质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3) 室外污染物转移到室内。
主要包括:①地层中故有的, 如氡及其子体;②地基在建房前已经受到的工农业废弃物的污染, 而又未得到彻底清理, 如某些农药、化工燃料、重金属等;③质量不合格的生活用水, 淋浴、冷却空调、加湿空气等, 可能存在各种致病菌和化学污染物, 如军团菌、苯等;④人为带入室内, 如将工作服带入室内, 另外干洗的衣物带回家后可释放四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 养猫养狗养鸟也带入有害生物污染物;⑤从邻近家中传来的厨房油烟或下水道的腐败气体进入室内;⑥室外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以及飘尘侵入室内。
(4) 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
做饭与吸烟是室内燃烧的主要污染, 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及其复杂, 目前已经分析出3800多种物质, 他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在。其中气态物质占90%, 他们中有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5) 家用化学品和床上用品的污染。
人类日常使用家庭卫生用品, 如消毒剂、干洗剂、香水、洗涤剂, 蚊香等, 可产生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人类使用的化妆品、纸张、纺织纤维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被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细菌会诱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等疾病。
(6) 人本身带来的污染。
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 也是造成室内污染的一个原因。例如人每小时可呼出25升CO2, 人肺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 除此之外, 人体还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汗腺排出各种病毒和细菌。
(7) 家电和办公设备的污染。
家电及现代办公设备, 如冰箱、电视、电脑、打印机等, 可产生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苯、苯等有毒物质;而且产生的噪声、静电、电磁辐射等带来的室内污染已逐步上升。
(8) 全封闭建筑物设计带来的污染。
全封闭建筑物设计带来新风量的不足, 使室内有害气体大量积累难以消散, 加剧室内污染程度。特别是空调房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易使室内的细菌、病毒、霉菌等大量繁衍。
2 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致病因素的头疼、焦虑、失眠、孕妇流产、哮喘、肺炎、皮炎、咽喉炎、过敏、眩晕、食欲下降、遗传物质突变等等恶疾, 现在认为: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氨、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臭氧 (O3) 、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细菌、氡、家电辐射、室内温度、湿度等等, 这些环境污染因子相互作用, 构成我们居室的小环境安全程度的大小。并通过呼吸、进食和皮肤接触对我们的肌体发生作用。暴露在这样环境里的时间的长短, 污染因子强度的大小也直接导致受害人的疾患爆发时间和轻重程度。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1) 室内装修产生的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对人体的危害。
这是目前室内最主要的一类危害。甲醛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 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泪、打喷嚏, 甚至出现结膜炎、咽喉炎等,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对人体细胞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 能致人死亡, 甲醛对人体还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并且还是导致胎儿畸形和妇女不孕的潜在威胁物;挥发性有机物 (TVOC) 主要包括如芳香烃 (苯、甲苯、二甲苯) 、酮类和醛类、氨和胺类、卤代烃、硫代烃、不饱和烃类等, 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失调,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 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 使人食欲不振。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 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细胞增殖, 能影响人的生殖系统, 表现为男性精子质量降低、孕妇自然流产和胎儿子畸形等, 还能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 表现为心悸、失眠等, 电磁辐射还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并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静电可使人体受到电击, 严重时还可引起痉挛, 静电还可引起信号失误、控制失灵, 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3) 生物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 建筑室内一般存在着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这几种细菌和病毒。尘螨是一种强过敏原, 它随着人们的卫生活动如叠被等飞入空气中, 被吸入人的肺内后, 可诱发各种过敏性疾病, 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肾炎和过敏性皮炎等。
(4) 放射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室内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氡的污染, 房基的土壤和岩石中释放的氡气通过泥土地面、墙体裂缝、建筑材料缝隙渗透入房间;建筑装饰材料如水泥、石材、沥青等, 本身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氡气;天然气也是室内氡的来源之一。人体吸入氡后, 衰变产生的氡的短寿命子体呈微粒状, 进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 沉淀到一定程度后, 会损坏肺泡, 进而导致肺癌。
3 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
(1) 建筑的选址要合理。
新建房屋选址, 首先考虑的是作为地基的地质环境质量如何, 历史上是否有地质变化和含有有害元素的记录, 假如有记录, 要弄清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现在的状态以及发展前景预测;再就是新房屋周围的大的环境质量怎么样, 比如了解经济发展规划, 可以避开一些污染企业产生诸如噪声、异味、烟尘和辐射源等的影响;参考社区发展前景, 对于水源、河流、湖泊、绿化、植物种类、区域小气候等的影响, 有一个全面的考虑。
(2) 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
室内材料主要包括石材瓷砖类、胶漆涂料类、木质板材类等, 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选用石材时要注意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在选择胶漆涂料和复合地板、胶合板, 纤维板、大芯板等装饰装修板材及家具时, 应把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尽量选用无毒和少毒的材料, 最好是选择天然材料或接近天然材料的产品。总之, 室内装修材料的选用不能只图便宜, 要尽量使用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绿色环保合格产品。
(3) 采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
目前的室内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以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的吸附法, 这种办法成本低廉, 无毒无副作用, 但是见效较慢, 可以作为室内空气轻微超标的房间长期治理采用;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法, 这种技术对于大部分室内有机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 但是在污染物浓度低和非紫外线照射下催化反应效率较低;臭氧氧化技术, 利用臭氧强氧化性, 净化空气, 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 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这一技术已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生成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高压电负离子, 利用高压电离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办法, 这种办法有见效快, 无污染, 不留死角的特点, 可以作为室内定期集中治理的一种措施。
(4) 室内种植花卉植物。
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 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花卉对室内不同污染物的吸收作用不同, 其中较强吸收甲醛的花卉有吊兰、芦荟、非洲菊、虎尾兰。能吸收苯类物质的花卉有长青藤、铁树和菊花类, 它们不但能吸收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 还主要吸收隐匿于壁纸或封闭在墙体中不易清除、而对人体肾脏极为有害的苯类化合物, 能分解其他有害气体的花卉有巴西铁、雏菊、万年青等, 可有效消除三氯乙烯、硫化氢及乙醚等有害气体。红鹤花可吸收存在于化纤、油漆中的氨。
(5) 科学使用家庭或办公电器。
①尽量远离电磁场源, 使其影响相对减弱。②限制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 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儿童处于发育期, 尤其需要注意。③安装防护装置, 削弱电磁辐射的强度。④不用不合格或不合适的产品。⑤食用具有抗辐射、保护视力、抗疲劳、具有补充脑力营养素的保健食品。
(6)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要充分发挥抽油烟机的功能。无论是炒菜还是烧水, 只要打开灶具, 就应把抽油烟机打开。②马桶冲水时放下盖子, 平时不用时尽量不要打开。③勤晒被褥, 换下来的衣服要勤洗, 不给微生物提供繁殖的空间。④在打扫卫生时, 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吸尘器, 或者用拖把和湿抹布, 避免起灰尘。⑤经常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的家庭, 最好能启用一台换气机, 或定期开窗通风。
摘要:目前室内环境的污染远高于室外, 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主要论述构成建筑室内的环境污染的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包括室内装修所带来的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化学物质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 人自身的活动产生的污染以及电磁辐射和放射性辐射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并针对产生污染物的途径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人体健康,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第2篇
建筑工程安全管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检查评价体系,制定安全措施计划,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综合治理。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1.确定安全管理目标;
2.编制安全措施计划;
3.实施安全措施计划;
4.安全措施计划实施结果的验证;
5.评价安全管理绩效并持续改进。
二、安全措施计划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2.管理目标;
3.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
4.规章制度;
5.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
6.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7.应急准备与响应;
8.资源配置与费用投入计划;
9.教育培训;
10.检查评价、验证与持续改进。
三、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工程
对于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下列工程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支护与降水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
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3)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4)现场临时用电工程。
(5)现场外电防护工程;地下供电、供气、通风、管线及毗邻建筑物防护工程。
(6)脚手架工程: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
升与分片式提升);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卸料平台。
(7)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安拆工程。
(8)起重吊装工程。
(9)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10)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大型设备安装施工;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6m以上的边坡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等。
2.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有设计、有计算、有详图、有文字说明。
3.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掌握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情况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的因素。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同属于危险源。根据危险源在安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理,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一、危险源的辨识
1.危险源辨识就是从组织的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危险或危害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事件树分析法和故障树分析法等。
二、伤亡事故
1.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当前伤亡事故统计中除职工以外,还应包括企业雇用的农民工、临时工等。
2.根据国务院1991年3月1日发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伤亡事故分为轻伤、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
3.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分为一级重大事故、二级重大事故、三级重大事故、四级重大事故四个等级。
4.根据对全国伤亡事故的调查统计分析,建筑业伤亡事故率仅次于矿山行业。其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事故,为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五种事故,近几年来已占到事故总数的80%~90%以上,应重点加以防范。
三、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身体缺陷、错误行为、违纪违章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设备、装置的缺陷,作业场所缺陷,物质与环境的危险源等。
3.环境的不利因素:现场布置杂乱无序、视线不畅、沟渠纵横、交通阻塞、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机械无防护装置、电器无漏电保护、粉尘飞扬、噪声刺耳等使劳动者生理、心理难以承受,则必然诱发安全事故。
4.管理上的缺陷:对物的管理失误,包括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环境有缺陷、防护用品有缺陷等;对人的管理失误,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和对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缺陷;管理工作的失误,包括对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工艺过程的管理失误以及对采购、安全监控、事故防范措施的管理失误。
掌握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防范
安全事故防范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
(二)安全教育与训练
(三)安全检查
(四)作业标准化
(五)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六)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七)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建筑工程安全检查
掌握建筑工程安全检查内容
安全检查是发现、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比较有效和直接的方法之一,是主动性的安全防范。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安全检查要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具体确定检查的项目和检查的标准。
(1)查安全思想主要是检查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全体员工(包括分包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
(2)查安全责任主要是检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分解与考核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责任目标是否已落实到了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员,并得到了确认。
(3)查安全制度主要是检查现场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4)查安全措施主要是检查现场安全措施计划及各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及实施情况;重点检查方案的内容是否全面、措施是否具体并有针对性,现场的实施运行是否与方案规定的内容相符。
(5)查安全防护主要是检查现场临边、洞口等各项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有无安全隐患。
(6)查设备设施主要是检查现场投入使用的设备设施的购置、租赁、安装、验收、使用、过程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要求;设备设施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灵敏、可靠,有无安全隐患。
(7)查教育培训主要是检查现场教育培训岗位、教育培训人员、教育培训内容是否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情况是否到位;教育培训档案资料是否真实、齐全。
(8)查操作行为主要是检查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发生。
(9)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主要是检查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购置、产品质量、配备数量和使用情况是否符合安全与职业卫生的要求。
(10)查伤亡事故处理主要是检查现场是否发生伤亡事故,对发生的伤亡事故是否已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调查处理,是否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已得到落实并取得实效。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一般可分为定期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开工、复工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和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等。
2.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应根据检查的目的、内容而定,因此参加检查的组成人员也就不完全相同。
(1)定期安全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定期分级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属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至少每旬开展一次安全检查工作,施工现场的定期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亲自组织。
(2)经常性安全检查。建筑工程施工应经常开展预防性的安全检查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施工现场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方式主要有:
1)现场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安全值班人员每天例行开展的安全巡视、巡查。
2)现场项目经理、责任工程师及相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在检查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的安全检查。
3)作业班组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的安全检查。
(3)季节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主要是针对气候特点(如:暑季、雨季、风季、冬季等)可能给安全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或带来的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
(4)节假日安全检查。在节假日、特别是重大或传统节假El(如:“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前后和节日期间,为防止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思想麻痹、纪律松懈等进行的安全检查。节假日加班,更要认真检查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5)开工、复工安全检查。针对工程项目开工、复工之前进行的安全检查,主要是检查现场是否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
(6)专业性安全检查。由有关专业人员对现场某项专业安全问题或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系统性的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检查。这类检查专业性强,主要应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
(7)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针对现场塔吊等起重设备、外用施工电梯、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电气设备、脚手架、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等设备设施在安装、搭设过程中或完成后进行的安全验收、检查。
掌握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方法
建筑工程安全检查在正确使用安全检查表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问“、“看”、“量”、“测“、“运转试验”等方法进行。
1.“问”。主要是指通过询问、提问,对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的应知应会抽查,以便了解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2.“看”。主要是指查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和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例如:查看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的持证上岗情况;现场安全标志设置情况;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现场安全防护情况;现场安全设施及机械设备安全装置配置情况等。
3.“量”。主要是指使用测量工具对施工现场的一些设施、装置进行实测实量。
4.“测”。主要是指使用专用仪器、仪表等监测器具对特定对象关键特性技术参数的测试。例如:使用漏电保护器测试仪对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漏电动作时间的测试;使用地阻仪对现场各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测试;使用兆欧表对电机绝缘电阻的测试;使用经纬仪对塔吊、外用电梯安装垂直度的测试等。
5.“运转试验”。主要是指由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实际操作、试验,检验其运转的可靠性或安全限位装置的灵敏性。
掌握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条文共22项,18张检查评分表,168项安全检
查内容,575项控制点。安全检查内容中包括保证项目(85项)和一般项目(83项)。保证项目为一票否决项目,在实施安全检查评分时,当一张检查表的保证项目中有一项不得分或保证项目小计得分不足40分时,此张检查评分表不得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是以汇总表的总得分及保证项目达标与否,作为对一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综合评价依据,评价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中各检查表检查项目的构成如下:
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10项,所示得分作为对一个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综合评价依据。
2.《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活动、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工伤事故处理和安全标志10项内容。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6项内容为保证项目。
7.《“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是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使用和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通道口及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防护情况的评价。检查项目包括: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楼梯口电梯井口防护、预留洞口坑井口防护、通道口防护和阳台楼板屋面等临边防护7项内容。该检查评分表中没有设置保证项目。
建筑工程安全隐患的防范
掌握基础工程安全隐患的防范
基础工程施工容易发生坍塌、中毒、触电、机械伤害等类型生产安全事故,坍塌事故尤为突出。
一、基础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1.挖土机械作业无可靠的安全距离。
2.没有按规定放坡或设置可靠的支撑。
3.设计的考虑因素和安全可靠性不够。
4.土体出现渗水、开裂、剥落。
5.在底部进行掏挖。
6.沟槽内作业人员过多。
7.施工时地面上无专人巡视监护。
8.堆土离坑槽边过近、过高。
9.邻近的坑槽有影响土体稳定的施工作业。
10.基础施工离现有建筑物过近,其间土体不稳定。
11.防水施工无防火防毒措施。
12.人工挖孔桩施工前不进行有毒气体检测。
二、基坑发生坍塌以前的主要迹象
1.周围地面出现裂缝,并不断扩展。
2.支撑系统发出挤压等异常响声。
3.环梁或排桩、挡墙的水平位移较大,并持续发展。
4.支护系统出现局部失稳。
5.大量水土不断涌入基坑。
6.相当数量的锚杆螺母松动,甚至有的槽钢松脱等
三、基础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主要内容
1.挖土机械作业安全。
2.边坡与基坑支护安全。
3.降水设施与临时用电安全。
4.防水施工时的防火、防毒安全。
5.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防范。
四、基坑(槽)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一)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二)基坑(槽)开挖前的勘察内容
(三)基坑(槽)土方开挖与回填安全技术措施
1.基坑(槽)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在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允许进行其他作业。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2.土方开挖不得在危岩、孤石的下边或贴近未加固的危险建筑物的下面进行。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沟内,以免发生边坡塌方。
3.在坑边堆放弃土、材料和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坑边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土质良好时,要距坑边lm以外,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
4.基坑(槽)开挖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放坡。施工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加固支撑或放坡,并密切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当采取不放坡开挖时,应设置临时支护,各种支护应根据土质及基坑深度经计算确定。
5.采用机械多台阶同时开挖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挖土机离边坡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塌方,造成翻机事故。
6.在有支撑的基坑(槽)中使用机械挖土时,应防止碰坏支撑。在坑槽边使用机械挖土时,应计算支撑的强度,必要时应加强支撑。
7.在进行基坑(槽)和管沟回填土时,其下方不得有人,所使用的打夯机等要检查电器线路,防止漏电、触电,停机时要切断电源。
8.在拆除护壁支撑时,应按照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更换护壁支撑时,必须先安装新的,再拆除旧的。
(四)基坑工程的监测
基坑工程的监测包括支护结构的监测和周围环境的监测。
(五)基坑施工的安全应急措施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渗水或漏水,应根据水量大小,采用坑底设沟排水、引流修补、密实混凝土封堵、压密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2.如果水泥土墙等重力式支护结构位移超过设计估计值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做好位移监测,掌握发展趋势。如果位移持续发展,超过设计值较多时,则应采用水泥土墙背后卸载、加快垫层施工及加大垫层厚度和加设支撑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3.如果悬臂式支护结构位移超过设计值时,应采取加设支撑或锚杆、支护墙背卸土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悬臂式支护结构发生深层滑动时,应及时浇筑垫层,必要时也可以
加厚垫层,以形成下部水平支撑。
4.如果支撑式支护结构发生墙背土体沉陷,应采取增设坑外回灌井、进行坑底加固、垫层随挖随浇、加厚垫层或采用配筋垫层、设置坑底支撑等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5.对于轻微的流砂现象,在基坑开挖后可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的方法“压住”流砂。对于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进行处理。
6.如果发生管涌,可以在支护墙前再打设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墙间进行注浆。
7.对临近建筑物沉降的控制一般可以采用回灌井、跟踪注浆等方法。对于沉降很大,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如果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则可以考虑采用静力锚杆压桩的方法进行处理。
8.对于基坑周围管线保护的应急措施一般包括增设回灌井、打设封闭桩或管线架空等方法。
五、打(沉)桩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打(沉)桩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邻近的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对有影响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等,应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或隔离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六、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1.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规定的程序组织施工。
2.桩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3.每日开工前必须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l0m时,应配置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
4.孔口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四周1m范围内。机动车辆通行应远离孔口。
5.挖孔桩各孔内用电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措施。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电压。
掌握脚手架搭设安全隐患的防范
脚手架搭设作业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和架体倒塌等类型安全事故
一、脚手架搭设作业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1.作业人员违章。
2.作业现场未设安全警戒区。
3.架体结构未经严格设计。
4.架体基础不实或承载力不够。
5.架体的构造尺寸过大。
6.架体连墙件设置过少,连墙点以上自由高度过大。
7.未按要求设置剪刀撑与其他整体拉结杆件。
8.架体立杆垂直度、水平杆水平度不够。
9.架体节点构造和连接安装不符合规定要求。
10.悬挑式脚手架挑支件、撑拉件和挑支构造的制作或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11.附着升降式脚手架和整体提升脚手架的提升构造和设备不符合设计要求。
12.任意混用不同规格和材质的钢管扣件。
二、一般脚手架作业安全控制要点
(一)一般脚手架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1.脚手架搭设之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要求确定搭设(包括拆除)施工方案。
2.施工方案内容主要应包括: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件设置位置、连接方法、拆除作业程序、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并绘制施工详图及节点大样图。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要进行相应的计算。
(二)脚手架地基与基础施工
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施工,必须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
2.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三)脚手架主节点杆件的设置
1.脚手架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2.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脚手架中,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杆长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mm。
(四)脚手架扫地杆的设置
1.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3.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l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五)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
1.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2.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3.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块或垫板上。
(六)脚手架拉结点的设置
1.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2.对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3.50m以下(含50m)双排脚手架连墙件应按3步3跨进行布置,50m以上的脚手架连墙件应按2步3跨进行布置。
(七)一般脚手架搭设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架上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并站稳把牢。
当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作业。
(八)一般脚手架拆除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拆除作业应按与搭设相反的程序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每层连墙件的拆除,必须在其上全部可拆杆件均已拆除以后进行,严禁先松开连墙件,再拆除上部杆件。
3.凡已松开连接的杆件必须及时取出、放下,以免作业人员误扶、误靠。
4.分段拆除架体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拆下的杆件、扣件和脚手板应及时吊运至地面,禁止自架上向下抛掷。
6.当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拆除作业。
(九)脚手架的检查验收程序
1.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应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施工、技术、安全、作业班组长等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技术规范、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有关技术文件,对脚手架进行分段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后。
(6)寒冷地区土层解冻后。
(7)停用超过1个月。
(十)脚手架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
5.架体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是否有超载使用现象。
三、挑、吊、挂脚手架搭设作业的安全控制要点
1.挑、吊、挂脚手架搭设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定程序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
2.挑梁、挑架等悬挑支承构架应采用机械吊装方式进行安装,挑梁、挑架与结构的附着必须固定牢固。
3.用杆件组装方式搭设挑架子构造时,上架人员必须具有安全作业的条件。
4.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装设整体性拉结杆件。
5.拆卸应严格按方案拟定的技术措施按顺序进行。
6.整体安装和拆除的脚手架,在安装和拆除之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工作。
四、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脚手架或爬架)作业的安全控制要点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脚手架或爬架)作业要针对提升工艺和施工现场作业条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要包括设计、施工、检查、维护和管理等全部内容。
2.安装、搭设作业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定程序进行,安装后经验收并进行荷载试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3.在进行提升和回降作业时,架上人员和材料的数量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并尽可能地减少。
4.升降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附着连接和提升设备的状态是否良好,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解决。
5.升降作业时应统一指挥、协调动作。
6.在安装、升降、拆除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脚手架或爬架)时,应划定安全警戒范围并设专人监护。
五、井架搭设作业的安全控制要点
1.井架搭设作业应根据现场工作条件及设备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设计构造尺寸进行搭设。
2.架体的基础应按图纸施工,杆件组装前应认真检查地基和垫木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3.在第一道缆风装设以前,应设抛撑确保井架稳定。
4.在装设天轮梁时,一定要搭设辅助作业平台并稳铺脚手板。
5.搭设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要求设置缆风绳和缆风绳的地锚或锚桩。
掌握现浇混凝土工程安全隐患的防范
现浇混凝土工程容易发生模板支撑系统整体坍塌、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类型安全事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支撑系统整体坍塌事故尤为突出。
一、现浇混凝土工程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模板与支撑系统部分
1.模板支撑架体地基、基础下沉。
2.架体的杆件间距或步距过大。
3.架体未按规定设置斜杆、剪刀撑和扫地杆。
4.构架的节点构造和连接的紧固程度不符合要求。
5.主梁和荷载显著加大部位的构架未加密、加强。
6.高支撑架未设置一至数道加强的水平结构层。
7.大荷载部位的扣件指标数值不够。
8.架体整体或局部变形、倾斜、架体出现异常响声。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
1.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
2.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
3.用电不符合安全要求。
4.混凝土浇筑方案使支撑架受力不均衡,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偏心荷载、冲击荷载或侧压力。
5.过早地拆除支撑和模板。
二、现浇混凝土工程安全控制的主要内容
1.模板支撑系统设计。
2.模板支拆施工安全。
3.钢筋加工及绑扎、安装作业安全。
4.混凝土浇筑高处作业安全。
5.混凝土浇筑用电安全。
6.混凝土浇筑设备使用安全。
三、现浇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控制要点
(一)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
1.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的施工程序、作业条件。有关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材料规格、接头方法、构造大样及剪刀撑的设置要求等均应详细说明,并绘制施工详图。
(二)现浇混凝土工程模板支撑系统的选材及安装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模板工程施工前的安全审查验证
模板工程施工前,要对模板的设计资料进行审查验证,审查验证的项目主要包括:
1.模板结构设计计算书的荷载取值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核手续是否齐全。
2.模板设计图、结构构件大样及支撑体系、连接件等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图纸是否齐全。
3.模板设计中有关安全措施是否齐全。
(四)保证模板安装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1.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及2m以上时,要有安全可靠的操作架子或操作平台,并按照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防护。
2.施工人员上下通行必须借助马道、施工电梯或上人扶梯等设施,不允许攀登模板或其支撑架体上下,不允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又无安全防护栏杆的模板面上行走。
3.操作架子上、平台上不宜堆放模板,必须短时间堆放时,一定要码放平稳,所堆放模板的重量必须控制在架子或平台的允许荷载范围之内。
4.高处支模作业人员所用工具在不用时要放在工具袋内,不得随意将工具、装配件等放在脚手架上,以免坠落伤人。
5.冬期施工,对于操作地点和人行通道上的冰雪应事先清除,避免人员滑倒摔伤。
6.雨季施工,高耸结构的模板作业,要安装避雷装置,沿海地区要考虑抗风和加固措施。
7.五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大块模板拼装和吊装作业。
8.在架空输电线路下方进行模板施工,如果不能停电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9.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10.模板安装施工要注意防火。
(五)保证模板拆除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1.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即可进行拆除。
(2)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方可进行拆除。
(3)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时进行,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方能拆除。
(4)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5)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
(6)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进行拆除。
(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筑作业人员的作业区域内,应按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设置临边、洞口安全防护设施。
2.混凝土浇筑所使用机械设备的接零(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装置应齐全有效,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3.交叉作业应避免在同一垂直作业面上进行,否则应按规定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4.用井架运输混凝土时,小车不得伸出料笼外,车轮前后要挡牢。
5.用料斗进行混凝土吊运时,料斗的斗门在装料吊运前一定要关好卡牢,以防止吊运过程被挤开抛卸。
6.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输送泵的管道应连接和支撑牢固,试送合格后才能正式输送,检修时必须卸压。
7.有倾倒掉落危险的浇筑作业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掌握吊装工程安全隐患的防范
吊装工程容易发生起重伤害、高处坠落、高处落物伤人和触电等类型安全事故。
一、吊装工程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1.吊装设备的技术性能不能可靠地满足吊装要求,其负载能力没有足够的安全备量。
2.吊装设备与吊点布置不能完全确保吊装的安全要求。
3.缆风绳和地锚的设置不安全可靠。
4.牵拉就位和吊装措施不安全有效。
5.共同作业的多种设备在性能和动作配合上存在不够协调的问题。
6.施工组织、指挥和信息系统不完备,存在薄弱环节。
7.构件或设备的加固措施有缺陷。
8.吊装作业架子和设施不完备,不能为工人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条件。
9.吊装作业场地狭窄,或有影响吊装作业安全的障碍物。
10.结构拼装质量存在缺陷。
二、吊装工程的安全控制要点
(一)起重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二)预防起重伤害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起重机的选型必须合理,行驶道路必须平坦坚实,不得停留在斜坡上工作。当起重机通过墙基或地梁时,应在墙基或地梁两侧铺垫道木或石子,以免起重机直接辗压在墙基或地梁上。
2.起重机要做到“十不吊”,即: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负荷不吊、指挥信号不明不吊、违章指挥不吊、吊物捆绑不牢不吊、吊物上有人不吊、起重机安全装置不灵不吊、吊物被埋在地下不吊、作业场所光线阴暗或视线不清不吊、斜拉吊物不吊、有棱角的吊物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吊。并禁止在六级及六级以上强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
3.起重机应避免带载行走,如需作短距离带载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构件离地面不得大于50cm,并将构件转至正前方,拉好溜绳,控制构件的摆动。
4.双机抬吊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操作时要统一指挥,互相密切配合。在整个抬吊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
5.绑扎构件的吊索需经过计算,绑扎方法应正确可靠。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查。
6.起重吊装作业应根据重物的外形、重心及工艺要求选择吊点,吊点的选择应与重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且吊点应在重心之上。当采用几个吊点起吊时,应使各吊点的合力作用点,在重物重心的位置之上。
7.起重机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起重机司机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起重机司机应听从指挥,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司机可拒绝执行。
8.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遇突发故障,应采取措施将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在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并采取措施将重物降到地面。
9.应经常对起重机的吊钩吊环进行检查,吊钩吊环严禁补焊。当吊钩吊环表面有裂纹、严重磨损或危险断面有永久变形时,应予以更换。
(三)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措施
1.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2.雨天和雪天进行吊装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3.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从事露天高处吊装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吊装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
4.吊装作业登高用梯子必须牢固,梯脚底部应坚实,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
5.吊装作业固定式直爬梯应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埋设与焊接必须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平齐,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
6.吊装作业人员在脚手板上通行时,思想应集中。在高处使用撬杠时,人要站稳。
7.安装有预留孔洞的楼板或屋面板时,应及时用木板把孔洞盖严,或及时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防坠落措施。
8.进行屋架和梁类构件安装时,必须搭设牢固可靠的操作平台,需在梁上行走时,应设置防护栏杆或绳索。
(四)预防高处落物伤人的安全技术措施
1.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
2.现场人员应避免在高空作业面的正下方停留或通过,禁止在起重机的起重臂或正在吊装的构件下停留或通行。
3.吊装作业应设置安全警戒区,禁止与吊装作业无关的人员进人。
4.吊装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零配件等,应放在随身佩带的工具袋内,不得向下抛掷。
5.在高处用气割或电焊切割物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落伤人。
6.构件或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认真检查连接质量,只有证实连接确实安全可靠时,才能松钩或拆除临时固定工具。
(五)预防触电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吊装工程施工方案中,必须有现场电气线路及设备位置平面布置图。
2.吊装作业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路边线都要保持可靠的安全距离。
3.构件、设备运输时,构件、设备或车辆与高压线净距不得小于2m,与低压线净距不得小于1m,否则,应采取停电或其他保证安全的措施。
4.吊装作业使用的电焊机的电源线必须架高,手把线绝缘应良好,电焊线如与钢丝绳交叉时应有绝缘隔离措施。
5.使用塔式起重机或长起重臂的其他类型起重机时,应有避雷防触电设施。
6.吊装作业使用行灯照明时,电压不得超过36V。
7.在雨天或潮湿地点作业的人员,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掌握高处作业安全隐患的防范
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高处作业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类型安全事故。
一、高处作业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1.作业人员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在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按规定系挂安全带。
2.作业人员患有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疾病。
3.违章酒后作业。
4.各种形式的临边无防护或防护不严密。
5.各种类型的洞口无防护或防护不严密。
6.攀登作业所使用的工具不牢固。
7.设备、管道安装、临空构筑物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安装钢筋骨架、框架、过梁、雨篷、小平台混凝土浇筑等作业无操作架,操作架搭设不稳固,防护不严密。
8.构架式操作平台、预制钢平台设计、安装、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
9.不按安全程序组织施工,地上地下并进,多层多工种交叉作业。
10.安全设施无人监管,在施工中任意拆除、改变。
11.高处作业的作业面材料、工具乱堆乱放。
12.暑期施工无良好的防暑降温措施。
二、高处作业安全控制的主要内容
1.临边作业安全。
2.洞口作业安全。
3.攀登与悬空作业安全。
4.操作平台作业安全。
5.交叉作业安全。
三、高处作业的安全控制要点
(一)高处作业的基本安全要求
1.高处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安全设施是否牢固、可靠,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栏杆、挡脚板、安全网应符合安全要求。
2.施工单位应为高处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
3.危险部位应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红灯示警。
4.高处作业人员不得攀爬脚手架或栏杆上下,所用工具、材料严禁投掷。
5.高处作业上下应设联系信号或通信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6.在雨雪天应采取防滑措施,在六级及六级以上强风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二)临边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在进行临边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周边、无外脚手架防护的楼面与屋面周边、分层施工的楼梯与楼梯段边、龙门架、井架、施工电梯或外脚手架等通向建筑物的通道的两侧边、框架结构建筑的楼层周边、斜道两侧边、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并封挂立网进行封闭。
3.临边外侧靠近街道时,除设防护栏杆、挡脚板、封挂立网外,立面还应采取荆笆等硬封闭措施,防止施工中落物伤人。
(三)洞口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各种楼板与墙的洞口,按其大小和性质应分别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安全防护设施。
2.坑槽、桩孔的上口、柱形条形等基础的上口以及天窗等处,都要作为洞口采取符合规范的安全防护设施。
3.楼梯口应设置防护栏杆,楼梯段边应设防护栏杆,或者用正式工程的楼梯扶手代替临时防护栏杆。
4.电梯井口除设置固定的栅门外,还应在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不大于10m)设一道安全平网。
5.在建工程地面入口处和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密集的通道上方,应设置防护棚,防止因落物产生物体打击事故。
6.施工现场大的坑、槽、陡坡等处,除需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四)攀登与悬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攀登作业使用的梯子、高凳、脚手架和结构上的登高梯道等工具和设施,在使用前应认真进行检查,符合安全要求的方可使用。
(五)操作平台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移动式操作平台台面脚手板要铺满钉牢,台面面积不得超过10m2,高度不得超过5m,台面四周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平台移动时,人员必须下到地面,不得站在平台上随平台一起移动。
2.悬挑式操作平台的设计应符合相应的结构设计规范,周围安装安全防护栏杆。安装时不能与防护脚手架拉结在一起,应与建筑结构进行拉结。
3.操作平台上要严格控制荷载,应在平台上标明操作人员和物料的总重量,不允许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
(六)交叉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交叉作业人员不允许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要使上部与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错开,使下部作业人员的位置能在上部落物的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隔离层。
2.在拆除模板、脚手架等作业时,其下方不得有其他作业人员,防止落物伤人。拆下的模板等堆放时,不能过于靠近楼层边沿,应留出不小于lm的安全距离,码放高度也不能超过1m。
3.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都应搭设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护棚,高度超过24m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棚进行防护。
四、防护栏杆的设置要求
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2.当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
3.当栏杆在混凝土楼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牢。
4.当栏杆在砖或砌块等砌体上固定时,可预先砌入带预埋铁的混凝土块,再通过预埋铁与钢管或钢筋焊牢。
5.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都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
6.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五、洞口的防护设施要求
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cm但大于2.5c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应能防止挪动移位。
2.楼板面等处边长为25~50cm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作盖板,盖住洞口,盖板要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固定牢靠,防止挪动移位。
3.边长为50~150cm的洞口,必须设置一层用扣件扣接钢管而形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板内的钢筋构成防护网格,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20cm。
4.边长在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必须设安全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5.垃圾井道和烟道,应随楼层的砌筑或安装而消除洞口,或按照预留洞口的作法进行安全防护。
6.位于车辆行驶通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2倍的荷载。
7.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凡落地的洞口应加装开关式、固定式或工具式防护门,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15cm,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
8.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向洞口,如侧边落差大于2m时,应加设1.2m高的临时护栏。
9.对邻近的人与物有坠落危险的其他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加盖或加以防护,并固定牢靠,防止挪动移位。
掌握拆除工程安全隐患的防范
拆除工程容易发生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类型安全事故。
一、拆除工程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形式
1.拆除工程施工方案和设计计算存在缺陷。
2.拆除工程施工时,场内电线和市政管线未予切断、迁移或加以保护。
3.拆除工程施工时,未设安全警戒区和派专人监护。
4.拆除施工中,在作业面上人员过度集中。
5.采用掏挖根部推倒方式拆除工程时,掏挖过深,人员未退出至安全距离以外。
6.采用人工掏挖、拽拉、站在被拆除物上猛砸等危险作业。
7.拆除施工所使用的机械其工作面不稳固。
8.被拆除物在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采用机械强行进行吊拉。
9.在人口稠密和交通要道等地区采用火花起爆拆除建筑物。
10.爆破实施操作的程序、爆破部位的防护及爆破器材的储、运管理不到位。
二、拆除工程的安全控制要点
(一)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1.拆除工程开工前应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图纸和资料,进行现场勘察,根据工程特点、构造情况、工程量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拆除工程必须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根据拆除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3.拆除施工前,应做好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管线的切断、迁移工作。当外侧有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时,应与有关部门联系,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4.当拆除工程对周围相邻建筑安全可能产生影响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建筑内的人员进行撤离安置。
5.拆除工程施工区域应设置硬质封闭围挡及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当临街的被拆除建筑与交通通道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
6.在拆除工程作业中,如发现不明物体,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人工拆除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拆除施工程序应从上至下,按板、非承重墙、梁、承重墙:柱等顺序依次进行,或依照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的原则来进行拆除。
2.拆除施工应逐层拆除,分段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作业面的孔洞应加以封闭。
3.建筑楼板上严禁多人聚集或集中堆放材料,作业人员应站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应有安全的放置场所。
4.拆除建筑的栏杆、楼梯、楼板等构件,应与建筑结构整体拆除进度相配合,不得先行拆除。建筑的承重梁、柱,应在其所承载的全部构件拆除后,再进行拆除。
5.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不得采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
6.拆除梁或悬挑构件时,应在采取有效的塌落控制措施后,方可切断两端的支撑。拆除柱子时,应沿柱子底部剔凿出钢筋,使用手动倒链进行定向牵引,再采用气焊切割柱子的三面钢筋,保留牵引方向正面的钢筋。
7.拆除原用于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管道及容器时,必须查清其残留物的种类、化学性质及残留量,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
8.拆除的垃圾严禁向下抛掷。
(三)机械拆除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拆除施工时,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设计选定的机械设备及吊装方案进行施工,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供机械设备使用的场地必须保证足够的承载力,确保机械设备具备不发生塌陷、倾覆的工作面。作业中,机械的回转和行走动作不得同时进行。
2.拆除程序应从上至下、逐层、逐段进行,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对只进行部分拆除的建筑,必须先将保留部分进行加固,然后再进行分离拆除。
3.当进行高处拆除作业时,对较大尺寸的构件或沉重的材料;必须使用起重机具及时吊下,拆卸下来的各种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在指定场所,严禁向下抛掷。
4.在拆除钢屋架时,必须采用绳索将其拴牢,待起重机吊稳后,方可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在吊运过程中,应采取辅助措施使被吊物处于稳定状态。
5.在拆除施工过程中,必须由专门人员负责随时监测被拆除建筑的结构状态,发现有不稳定状态的趋势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6.拆除吊装作业的起重机司机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
5082)的规定作业,作业人员所使用的机具(包括风镐、水钻、冲击钻等),严禁超负荷使用或带故障运转。
(四)爆破拆除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爆破拆除工程的设计必须按级别经当地有关部门审核,做出安全评估和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2.爆破拆除单位必须持有所在地法定部门核发的《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承担相应等级的爆破拆除工程。爆破拆除工程的设计人员应具有承担爆破拆除作业范围和相应级别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从事爆破拆除施工的作业人员亦应持证上岗。
3.爆破拆除单位如需购买爆破器材,必须向工程所在地法定部门申请领取《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到指定的供应点购买。
4.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向所在地法定部门申请领取《爆破物品运输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路线运输,派专人押送。
5.爆破器材的临时保管地点,必须经当地法定部门批准,严禁同室保管与爆破器材无关的物品。
6.爆破拆除的预拆除施工应确保建筑安全和稳定,预拆除施工可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拆除非承重的墙体或不影响结构稳定的构件。
7.爆破拆除建筑施工时,应对爆破部位进行覆盖和遮挡防护。
8.爆破拆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4)有关爆破实施操作的规定进行。
(五)静力破碎安全技术措施
1.采用具有腐蚀性的静力破碎剂作业时,灌浆人员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2.孔内注入破碎剂后,作业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在注孔区域行走或停留。
3.静力破碎剂严禁与其他材料混放。
4.在相邻的两孔之间,严禁钻孔与破碎剂注入同步施工。
5.在进行静力破碎时,如发生异常情况,必须停止作业,待查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掌握装饰装修工程安全隐患的防范
一、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防范
二、触电伤害防范
三、机具伤害的防范
四、火灾的防范
五、使用有毒物品的防范
了解建筑机具的安全操作要点
一、塔吊的安全控制要点
1.塔吊在安装和拆卸之前必须针对其类型特点,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结合作业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作业程序、人员的数量及工作位置、配合作业的起重机类型及工作位置、地锚的埋设、索具的准备和现场作业环境的防护等。
2.塔吊的安装和拆卸作业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人使用。
3.塔吊的路基和轨道的铺设,必须严格按照其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固定式塔吊的基础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其设计计算和施工详图应列入塔吊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之一。
4.塔吊的力矩限制器、超高、变幅、行走限位器、吊钩保险、卷筒保险、爬梯护圈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5.塔吊司机必须身体健康,持证上岗。
6.塔吊的使用,应遵照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使用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二、施工电梯的安全控制要点
1.施工电梯在安装和拆卸之前必须针对其类型特点,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施工电梯的安装和拆卸作业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的安全控制要点
四、木工机具的安全控制要点
1.木工机具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不得使用合用1台电机的多功能木工机具。
3.平刨的护手装置、传动防护罩、接零保护、漏电保护等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严禁拆除安全护手装置进行刨削,严禁戴手套进行操作。
4.圆盘锯的锯片防护罩、传动防护罩、挡网或棘爪、分料器、接零保护、漏电保护等装置必须齐全用效。锯片不得连续断齿2个,锯片裂纹长度不得超过20mm,裂纹末端应冲止裂孔。作业人员不得站在和面对锯片离心力方向操作,手不得跨越锯片。
五、钢筋机械的安全控制要点
1.钢筋机械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钢筋机械明露的机械传动部位应有防护罩,机械的接零保护、漏电保护等装置必须齐全有效。
3.钢筋冷拉场地应设置警戒区,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警示标志。
4.钢筋冷拉作业应有明显的限位指示标记,卷扬机钢丝绳应经封闭式导向滑轮与被拉钢筋方向成直角。
六、手持电动工具的安全控制要点
七、电焊机的安全控制要点
八、搅拌机的安全控制要点
九、翻斗车的安全控制要点
十、气瓶的安全控制要点
十一、潜水泵的安全控制要点
十二、打桩机械的安全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
熟悉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施工企业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环境保护,做到和谐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建筑工程施工应从噪声排放、粉尘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置、潜在的油品化学品泄漏、潜在的火灾爆炸和能源浪费等方面着手进行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
2.建筑工程施工应根据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社区关注程度和法规限定等情况对识别出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对环境有重大影响或潜在重大影响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降低工程建造成本,提高环保效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常见影响
1.施工机械作业,模板支拆、清理与修复作业,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作业等产生的噪声排放。
2.施工场地平整作业,土、灰、砂、石搬运及存放,混凝土搅拌作业等产生的粉尘排放。
3.现场渣土、商品混凝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原材料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遗洒。
4.现场油品、化学品库房、作业点产生的油品、化学品泄漏。
5.现场废弃的涂料桶、油桶、油手套、机械维修保养废液废渣等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
6.城区施工现场夜间照明造成的光污染。
7.现场生活区、库房、作业点等处发生的火灾、爆炸。
8.现场食堂、厕所、搅拌站、洗车点等处产生的生活、生产污水排放。
9.现场钢材、木材等主要建筑材料的消耗。
10.现场用水、用电等的消耗。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应包括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2.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在工程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施工期间的噪声排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夜间施工的,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明,并公告附近社区居民。
3.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要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管理部门签署污水排放许可协议,申领《临时排水许可证》。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沉淀处理后二次使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施工现场泥浆、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湖泊、池塘。
4.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在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卫部门申报登记,分类存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与所在地垃圾消纳中心签署环保协议,及时清运处置。有毒有害废弃物应运送到专门的有毒有害废弃物中心消纳。
5.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
6.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的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7.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
8.除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施工现场内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9.在居民和单位密集区域进行爆破、打桩等施工作业前,项目经理部除按规定报告申请批准外,还应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程度及有关措施等情况,向有关的居民和单位通报说明,取得协作和配合;对施工机械的噪声与振动扰民,应有相应的措施予以控制。
10.经过施工现场的地下管线,应由发包人在施工前通知承包人,标出位置,加以保护。
11.施工时发现文物、古迹、爆炸物、电缆等,应当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12.施工中需要停水、停电、封路而影响环境时,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事先告示,并设有标志。
熟悉施工现场的卫生与防疫
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的卫生与防疫工作,改善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防止施工过程中各类疾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施工现场卫生与防疫的基本要求
1.施工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施工现场应配备常用药品及绷带、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
3.施工现场应结合季节特点,做好作业人员的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寒取暖、防煤气中毒、防疫等各项工作。
4.施工现场应设专职或兼职保洁员,负责现场日常的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现场办公区和生活区应采取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等措施,并应定期投放和喷洒灭虫、消毒药物。
5.施工现场办公室内布局应合理,文件资料宜归类存放,并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6.施工现场生活区内应设置开水炉、电热水器或饮用水保温桶,施工区应配备流动保温水桶,水质应符合饮用水安全卫生要求。
二、现场宿舍的管理
1.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宿舍内的床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通铺。
2.现场宿舍内应保证有充足的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m,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
三、现场食堂的管理
现场食堂应设置独立的制作间、储藏间,门扇下方应设不低于0.2m的防鼠挡板,配备必要的排风设施和冷藏设施,燃气罐应单独设置存放间,存放间应通风良好并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四、现场厕所的管理
1.现场应设置水冲式或移动式厕所,厕所大小应根据作业人员的数量设置。
五、现场淋浴间的管理
六、现场文体活动室的管理
七、现场食品卫生与防疫
1.施工现场应加强食品、原料的进货管理,食堂严禁购买和出售变质食品。
2.施工作业人员如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急性职业中毒时,必须要在2小时内向施工现场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等部门进行报告,并应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3.施工作业人员如患有法定传染病时,应及时进行隔离,并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处置。
熟悉建筑工程的文明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企业对外的“窗口”,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城市的文明与形象。施工现场应当实现科学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有序施工。
一、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抓好项目文化建设。
2.规范场容,保持作业环境整洁卫生。
3.创造文明有序安全生产的条件。
4.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应当做到围档、大门、标牌标准化、材料码放整齐化(按照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集中码放)、安全设施规范化、生活设施整洁化、职工行为文明化、工作生活秩序化。
2.建筑工程施工要做到工完场清、施工不扰民、现场不扬尘、运输无遗洒、垃圾不乱弃,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
三、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
1.施工现场出入口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识,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设置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制度牌。
2.施工现场必须实施封闭管理,现场出入口应设门卫室,场地四周必须采用封闭围挡,围挡要坚固、整洁、美观,并沿场地四周连续设置。一般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市区主要路段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m。
了解建筑工程职业病的防范
一、建筑工程施工主要职业危害种类
1.粉尘危害。
2.生产性毒物危害。
3.噪声危害。
4.振动危害。
5.紫外线危害。
6.环境条件危害。
二、建筑工程施工易发的职业病类型
1.矽肺。例如:碎石装运作业、喷浆作业。
2.水泥尘肺。例如:水泥搬运、投料、拌合、浇捣作业。
3.电焊尘肺。例如:手工电弧焊、气焊作业。
4.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例如:手工电弧焊作业。
5.氮氧化合物中毒。例如:手工电弧焊、电渣焊、气割、气焊作业。
6.一氧化碳中毒。例如:手工电弧焊、电渣焊、气割、气焊作业。
7.苯中毒。例如:油漆作业。
8.甲苯中毒。例如:油漆作业。
9.二甲苯中毒。例如:油漆作业。
10.五氯酚中毒。例如:装饰装修作业。
11.中暑。如:高温作业。
12.手臂振动病。例如:操作混凝土振动棒、风镐作业。
13.电光性皮炎。例如:手工电弧焊、电渣焊、气割作业。
14.电光性眼炎。例如:手工电弧焊、电渣焊、气割作业。
15.噪声聋。例如:木工圆锯、平刨操作、无齿锯切割作业。
16.白血病。例如:油漆作业。
三、职业病的预防
(一)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与管理要求
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防护与管理要求
(三)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1.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2.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
3.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权利。
4.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具、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的权利。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有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6.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作业的权利。
建筑物和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暖通工程;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0-01
暖通工程的设计对建筑环境的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以及美观性,人体在建筑工程居住过程中的感官性能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设计单位在暖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建筑工程的环境设计内容为具体的依据,更加合理的展开暖通工程的设计,在暖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应用节能环保的相关理念,保证暖通工程能够与建筑工程的环境有效的融为一体,为建筑工程使用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建筑环境,同时更加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节能以及环保特性,使建筑工程真正的达到设计使用的巅峰。
一、暖通工程对建筑环境的具体影响
(一)暖通空调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使用的过程中,设计师经常会采用提高建筑工程室内气密性、提高建筑工程室内热绝缘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目的,然而在这种设计内容经常会造成室内空气新鲜度下降、外界新鲜空气不能进入室内的现象。
(二)暖通空调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暖通空调自身也很有可能成为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污染源,尤其在暖通空调经常缺乏清洗的情况下,暖通空调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灰尘以及污垢,甚至会产生诸多污染类型的细菌,对建筑工程室内的空气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对建筑环境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三)暖通空调在设计使用的过程中会自动调换室内外的空气新鲜度、温度、湿度等诸多内容,但是这种调换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减人体在建筑工程室内居住时的相关抗性,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建筑工程室内外温度有着非常高的差别,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人体在建筑内外环境中产生身体不适的现象,对人体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二、建筑暖通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图纸设计不规范。
设计图纸是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性文件,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但是,当前相当多的工程设计未完全按规定绘制,主要问题是:供暖平面图,有些未标注水平干管管径及定位尺寸;有的虽标注了立管号,但却将立管漏画;有的立管未编号;有的二层至顶层合画一张平面图,散热器数量亦分层进行了标注,却未注明相应层次;有的仅画有首层供暖平面,未画二层至顶层供暖平面。通风空调平面图中,有些未注明各种设备编号及定位尺寸;有的未说明冷冻水管道管径及定位尺寸。部分公共建筑设计,将厨房部分的供暖通风空调等留给厨房设备生产厂家去做,这样的设计非常不合理。
(二)不能有效控制工程进度。
暖通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部分施工人员或者施工单位简单地认为暖通工程只是一项辅助工程,因此对暖通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暖通工程进度缓慢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进度。因此,暖通工程施工单位和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对暖通工程重要性的认识,科学规划工程进度,并做好每个环节的进度控制,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不受影响,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好预案,尽量消除它们的不利影响。此外,把控好工程材料的供应问题,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和供应时效性,以免影响到工程进度。
(三)项目方案设计存在问题。
设计人员在设计暖通工程的项目方案时,往往只注重方案在纸面上的可行性,对暖通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缺乏充分有效的预估和思考,造成项目方案可行性差,很难实际应用到暖通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最后既耽误了工程进度,也造成了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项目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人员设计项目方案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四)计算书与设计图纸不一致。
暖通空调设计,所有的设备、管道、部件的选择均是通过计算确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图纸就是是计算书的体现。因此,设计图纸与计算书应完全一致。但有的供暖设计,散热器数量、立干管管径等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甚至差别相当大,计算书没有的,图纸上出现了,计算书小的,图纸上放大了,计算书大的,图纸上缩小了。计算完毕,绘制图纸时发现不合理之处,允许调整,但应有调整计算书或调整说明,使设计图纸与计算书最后统一起来。
三、建筑暖通工程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统一规范暖通工程施工图纸管理
在企业接到暖通工程后,读透设计图纸是我们施工中的首要任务,从中认真地分析设计人员的思想和意图,并且从中对材料等进行分析,有疑问的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和了解,有不合理的问题要及时地解决和修改,尽量在施工前解决一切问题。
(二)科学管理暖通工程施工材料。
暖通工程的收尾工作是整个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更应该认真和严谨地对待。而其中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型号检验、控制好设备及管材的质量检查验收入场等是我们应该提前考虑和安排好的,都要有符合国家要求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最后要做的就是要严格检查各种材料、配件、器材,要求三证齐全。
(三)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的各项规定。
设计单位在设计暖通工程时,应该严格执行安全规范的各项规定。例如,在防火的设计上,设计方案中就应该体现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果在设计中碰到了与安全规范发生矛盾的问题,则应该执行安全第一的原则。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在执行设计方案时,应该严格执行设计方案的各项内容和规定,严禁擅自改动方案的错误做法。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监督和验收,一旦发现暖通工程出现相关安全问题,应立即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与协商,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于严重的安全事故,还要对相关单位进行追责处理。
结束语
暖通工程施工是建筑整体施工的重要环节,应该在暖通工程施工中充分认识到技术和管理的重要意义。要主动参与到暖通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养成积极思考、建立规范技术要求和严格施工工艺的习惯,从暖通工程的施工细节入手,加强对质量、技术的控制和管理,在防范暖通工程施工各类问题发生的同时,高品质地进行暖通工程施工,为暖通工程和建筑整体施工奠定管理、技术和体系方面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廖章志,廖章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8).
浅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沟通和融合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地域文化
引言
随着社会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兴土木的不可避免, 与之产生的是工业的兴起、人口爆炸等等问题, 这就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破坏。例如:雾霾产生、能源枯竭、水资源破坏等等。我们知道, 传统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大多数是在消耗着自然环境, 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负担。但是, 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后, 建筑物则不仅仅是单独满足其使用功能, 同时还需承担起保护直至改善周边自然环境的作用。荷兰伟大建筑学家基·考恩尼曾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 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这也就说明建筑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设计, 还要包含周边环境的设计, 也就是要创造出适合人们精神生活的环境。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满足人们生活功能的同时, 还要满足适应周边环境、保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最大程度的体现出人本化、自然化的设计理念。
1 建筑与自然沟通融合的现状及必要性
随着国门的开放, 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到国外, 大量模仿国外建筑的奢华外观, 却没有考虑借鉴他们的设计精髓, 仅仅追求表面的奢华, 不顾当地区域文化、地域文化、经济利益的限制, 大量的资源投入到“钢筋水泥的丛林”建设, 最终导致很多“城市垃圾”的出现。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不是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而是要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而当前, 社会的快速进步, 导致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资源匮竭。人们在建筑开发方面显得过于急功近利, 从而给环境和人类文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压力。那么, 鉴于这些问题, 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使用生态学的观点。所谓生态学的观点是指在宏观的角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 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适应自然, 而不是破坏自然。例如方案设计阶段, 建筑在满足人们生活功能需求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活动空间的灵活性、考虑使用当下最为热门的新能源技术;在建筑施工图阶段, 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考虑节能建筑材料, 尤其是可再生的、可循环利用的建材, 力求最大程度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于上面种种因素, 当今建筑设计师要积极创新设计理念, 立足本土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双重使命。必须尊重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效沟通融合的建议
2.1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
我们知道, 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考虑创新外观设计的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人本化的设计理念, 既使得人们能享受到建筑的外观造型, 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和自由的生活功能场所。这就说明, 建筑设计时就要把实用和美观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最终做到以结合周边环境为基础, 创新周边建筑外观为目标, 使得建筑与环境得以完美融合。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可持续建筑设计, 其理念是指, 在满足当前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 也不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另类。这就需要结合环境的同时, 富含历史文化背景, 这种符合文化历史背景的建筑不易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如果不考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必然显得另类, 会给人一种孤立、不伦不类的感觉。
作为建筑设计经典之作的流水别墅则是一个在建筑与环境融合方面颇具可持续性的大师作品。它是由现代建筑设计师弗兰克.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其设计理念是随和、自然。让室内空间与外界阳台完美结合,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其将悬的楼板锚固在自然山林之中, 让平台与道路完美结合, 实现建筑物与山林自然景色和谐相处。而建筑材料的用石也是在附近山林取得, 主要运用白色的混凝土与附近山林取来的栗色毛石。整体设计符合取自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意味。有效实现了自然和人悠然共存的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2.2 强调建筑设计符合地域文化
我国是一个传统大国, 拥有56个民族, 各民族也有着各自千年沉积下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那么, 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特色, 符合地域文化、历史。然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国际化趋势愈发剧烈, 更多的人们走出国门, 他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国外建筑, 被国外一些浮夸的建筑外观所吸引, 从而将很多国外的建筑理念、外观生硬的引进国内。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往往会忽视国内地域特色及民族文化, 使得为数不少的新建筑在传统建筑群中不是新颖, 而是另类。
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指在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文化底蕴, 它是存在于客观实体以外的文化精髓。更多的是包含人们的精神和奋斗历程。这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动态的, 而不是具体的固有模式, 更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所以, 在建筑设计时, 就要不断创新, 发扬地域文化特色, 弘扬地域建筑魅力。在已有的怀旧基础上, 不断创新, 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文化脉络, 是地域文化建筑的根本。
苏州博物馆, 地域文化建筑的代表之作,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 要求设计师必须解决这座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结合问题。在整体布局上, 新建筑巧妙的借助水面, 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 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续。在建筑结构造型上, 硬朗的几何造型, 淡化了苏式的温婉, 不至于新馆只限于苏式建筑的古典园林气氛之中。总的说来, 苏博新馆就是新建筑与传统地域风格的一次完美结合, 体现了一个原则:中而新, 苏而新。
2.3 理念与新技术有效融合
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那么在设计中就要充分利用好自然理念与新技术的辩证关系, 发挥他们各有的优势, 使两者完美结合从而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动态平衡。例如, 萨伏伊别墅就是技术与艺术的最好代表。它是勒·柯布西耶的著名杰作, 强调了建筑要与时俱进, 又要有得舍弃。即主张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 又要摆脱传统建筑物的束缚。这就需要建筑师大胆创新, 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做出一个好的动态平衡, 力求发挥建筑的最大人文精神平衡。
3 我国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 我们缺乏的往往不是建筑施工技术, 而是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如何一改传统的“钢筋水泥园林”, 弘扬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就成了众多建筑设计大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筑设计中就更要积极正确引导, 在已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开发, 而不再是简单的因为建筑本身去开发周边环境。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如何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如何发展地域文明而又不破坏地域文明;如何创意做到节能、环保而又因地制宜;如何做到引入社会高新科技而又不破坏建筑本身理念等等。
总结
总之, 我们认识到在自然界的循环中, 人类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良好、准确的定位对于建筑设计理念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建筑设计, 源于自然也要走入自然;建筑设计, 不能仅仅考虑到其的使用性, 还要充分发挥周边的环境可能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本化的设计理念, 结合地域特色、人文精神设计相应的建筑风格, 强调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尊重。真正实现建筑源于自然、融入自然的根本理念。
参考文献
[1]郭敏.传统建筑水空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彭颖超.岭南地区住区设计中景观利用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李艳霞.广州市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4]崔恒.对我国住宅小区水景设计的研究与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建筑物和环境 第5篇
题
要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
二要强化治理措施,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要加快市 Z Z 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区道路通畅
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巩固建筑工地整治效果
第 1 页
共 4 页 在××市建筑工地环境整治和扬尘治理 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20××年×月×日)
××市住建局副局长
××
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
刚才,市行管处、质监站对我市 20××年春季开(复)工质量安全大检查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经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扬尘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的形势依然严峻。
××总×记近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 D 的 shiming 宗旨的重大 Z 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D 的××大以来,×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shiming 感,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第 2 页
共 4 页近期×央环境保护督查组将进驻××开展环保督查“回头看”,这次×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导向明确、要求明确、目标明确”,重点督察×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总体落实情况;督察整改方案中重点环境问题具体整改进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和推进情况。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
×区×县×市住建部门要切实把握关键,强化问题导向,对照时间节点,严格落实整改。要瞄准督察重点全力聚焦,全力落实,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推进。要迅速自查整改,对×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省整改方案中涉及我市的问题和信访件进行“回头看”,细化时间节点,明确具体责任,迅速启动整改。
“回头看”督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督察经 D×央、国×院审核的×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总体落实情况;督察整改方案中重点环境问题具体整改进展情况;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和推进情况。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 ZY、官僚 ZY 问题。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以高标准、高效率、严要求为迎接×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迎接省成立 60 周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下面我就整治工作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将集中展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成就,备受区、市 D 委、Z 府重视,备受全省人民关注。××市作为省
第 3 页
共 4 页 会城市、作为××活动的主办地,必须要以省会责任、省会担当、省会意识、省会标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市 D 委、Z 府的要求部署上来,坚决打赢××临主要道路建筑工地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为××活动营造干净、整洁、优美、靓丽的市容环境。
二要强化治理措施,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市辖×区临主要道路的在建项目,各参建单位要优化组织施工设计、加快施工进度,涉及即将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外立面装饰装修的项目工程必须于 8 月底前全面完工,尽快拆除临街一侧的脚手架、安全网、吊篮等设备,确保整洁美观。特别是××国际会议中心、××体育场、××体育馆等重点区域内的临主要街道建设项目,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建筑工地周边环境整治,切实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对暂不能完工的项目工地,施工现场要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实行全封闭施工,主干道路围挡高度不得低于 2.5米,围挡外立面要统一设置××主题的公益广告和宣传图片,确保坚固、严密、整洁、美观;施工现场要按照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有关规定,做到裸土全覆盖、道路全硬化、垃圾全清理。对长期停工的项目,要安排专人,积极采取绿化防尘、固化硬化等措施,确保达到扬尘治理要求。
三要加快市 Z 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区道路通畅。对市区范围内××北街、××路、××大街、××大街、10 条小街巷、“东热西送”城区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市 Z 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全面梳理,严格按照加快项目建设尽快恢复道路畅通工作实施方案,第 4 页
共 4 页 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务必于 8 月底前完工建设任务,早日恢复通行,还路于民,为××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优良的交通环境。
文物建筑环境的保护 第6篇
避暑山庄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各级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人说,挡着点有啥关系,这么多年都挡着过来了,哪有钱再搞大规模的环境拆迁。事实上拆迁尽管要花掉一些钱,但保护避暑山庄意义更大:一是要彻底纠正过去的错误;二是要阐明这样一个道理——文物建筑不仅其个体不能受到损害,而且其环境也不能受到损害。因为文物建筑是不能从它所见证的历史和所产生的环境中分离出来的,保护了文物建筑的环境,就是留下了一段相对完整的历史。
对文物建筑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1964年5月,世界各国建筑师聚会意大利的威尼斯,通过了著名的《威尼斯宪章》,明确把文物环境纳入文物保护范畴。后来,各国建筑师们再次相约于华盛顿,通过了《华盛顿宪章》,提出要加强“历史地段”的保护,因为这些具有历史意义、保护着历史风貌的地区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且体现着城镇传统文化的价值。
实际上,早在两个“宪章”之前,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就已提出保护文物环境的概念了。1950年2月,梁思成与陈占祥在《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中提出:“建筑物是在一个城市中不能‘独善其身的,它必须与环境配合调和。”在文物环境中的新建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无论它单独本身如何壮美,必因与环境中的文物不调和而成为掺杂凌乱的局面,损害了文物建筑原有的方面。”1951年,梁思成又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一文中强调:“我们爱护文物建筑,不仅应该爱护一殿、一堂、一塔,而且必须爱护周围整体和邻近的环境。我们不能坐视,也不能忍受一座壮丽的建筑物遭受到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使它们委屈在不调和的周围里,受到不应有的宰割。”
可是当年梁思成的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今天,当我们醒悟时才发现,城市的败笔一旦做成,会让几代人为此付出代价。要修正曾犯下的错误,将耗用更多的财力与物力,而许多即成的损失,却再也无法弥补! ‘
经济建设必须以牺牲文物遗产为代价吗?答案是否定的。有大量事实可以说明,只要处理得当,新建筑与文物建筑是完全能够和平共处的。
近几年各地十分重视文物古迹周围的环境问题。山东曲阜市为保护文化遗产,把孔庙、孔府、孔林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
西安市在城市规划中,由于严格地控制古城区的高度,使包括城墙在内的古城区的历史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北京市拆除了故宫西墙与筒子河之间的1万多平方米违章建筑,迁走206户居民和8家单位,被遮蔽数10年的城墙及漂亮的角楼重新展现在游人面前。
承德为了更好地保护避暑山庄,近年来在拆除了非文物建筑的基础上,又将万树园停车场、古建处搬出了避暑山庄,净化了环境。同时加大了对黄土裸露地的治理,环境卫生的治理、游客和市民反映山庄比过去更加清新、更美了。由于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70年代初人们去杭州时,给人印象相当好,后来西湖周围陆续出现了一批超高建筑。德国一位游客为此给时任副总理的万里写信说:现在人们都慕名而来看你们的“人间天堂”,如果有一天人们发现,杭州仅仅是高楼大厦,就这么一个池子,周围的古城气氛都丧失的时候,可能就没人来了。当时万里同志很重视,建设部也多方干预。后来杭州市下决心拆除了西湖周围的现代建筑,保护西湖的历史风貌。
扬州从瘦西湖向外看,看不到任何现代建筑。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规划领域专家张锦秋说,瘦西湖妙在瘦字,不在旁边建高楼是有远见的,这里是国内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风景名胜。
景物宜“借”不宜“夺”。古典园林的建设性破坏绝大部分来自于“夺”字。一般来说建筑就是环境艺术的主角,这时,建筑就不能只是完善自己,还要充分理解周围的环境,注意与它们的协调。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建筑”都是建筑的实体部分,但真正被使用而看不到的却是由这些实体围合和分割的空间。空间不但是供使用的,而且也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
开阔宏大的广场总令人振奋,四围高墙封闭而不大的广场使人压抑,这些都证明了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世界遗产,避暑山庄、外八庙既包括实体的园林建筑,也包括这些园林建筑之间及周围的山水与空间,狮子沟及喇嘛寺地段处于世界遗产的核心地段,是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及周围之间视线与景观联系的枢纽,具有遗产本体的性质,不应该出现影响观赏的东西。专家说:“避暑山庄、外八庙是一个整体,凡是它们中间建的东西都是多余的”。不应让城市化、人工化,降低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价值和文化品味。
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被看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高低的一种反映。如果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不重视,就谈不上用文物古迹这种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展示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以启迪。认识并且尊重世界遗产地不可估量的价值,使其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游客就会络绎不绝,城市的发展也将从中受益。
建筑物和环境 第7篇
工程建设在保护环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 无论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 都会对当地甚至全球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噪声污染、气味污染、灰尘污染以及全球化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改变等。另外, 建筑活动要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 如何处置这些垃圾、处置的程度对环境影响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且资源的再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理的再利用, 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 绿色施工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 可以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它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 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 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 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 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 实施绿色施工, 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拖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 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如减少场地干扰, 尊重基地环境, 结合气候施工, 节约资源 (能源) , 减少环境污染, 实施科学管理, 保证施工质量等。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废弃物产生多等特点。因此, 推行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为基本宗旨的“绿色生产”对于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
2 建筑施工中的污染源
2.1 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贯穿于工程施工和装潢施工的全过程。基础工程施工阶段, 如挖土机、重型卡车的马达声、自卸汽车倾卸块材的碰撞声和打桩机产生强大的冲击声等, 交混在一起, 其混合噪声甚至能达到一百分贝以上。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噪声主要来自切割钢筋时砂轮与钢筋间发出的高频磨擦声, 支模拆模时, 敲击模板和模板坠地时相互撞击声, 搅拌混凝土时, 混凝土物料在搅拌机内翻腾所发出的噪声, 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发出的高频蜂鸣声等。这些噪声的声强级大都在80~90d B。
2.2 空气污染。
城市中某块地一旦成为施工现场, 这块地方的绿色生命就遭受厄运, 空气质量随之急剧恶化。一车干松的材料 (如砖、石、石子、水泥、石灰粉等) 卸下或是大风天气, 尘烟弥漫, 还夹杂着刺鼻的机械尾气。地下室和屋面防水施工期间, 熬制沥青, 加热防水材料时, 烟雾熏眼, 气味刺鼻。害得各家各户在炎夏酷暑也不得不紧闭门窗, 以御烟害, 以避臭气。
2.3 光污染。
尽管在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还找不到关于光污染的项目, 但是建筑工地上的眩光、杂散光等光污染实实在在地妨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在夜间, 工地上探照灯齐明, 彻夜不息, 从不同的方向交织在一起, 宛如一大光源体, 映得室内如昼;车灯两束强烈的光柱不时透过窗户射进室内, 破坏了安静的环境, 尤其是大功率的弧焊机在空中焊接作业, 弧光闪烁, 破间强光耀眼, 直射室内, 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休息, 搅得人们烦燥不安, 导致神经功能失调。
2.4 水环境污染。
建筑施工工地既是用水大户, 也是污排放源头之一。出窑的干砖需润水才能上墙, 新浇筑的砼需浇水养护。所浇之水除部分被砖或砼吸收外, 其余的水基本上是随地流淌。将消石灰粉加水淋洗、熟化成石灰乳或石灰膏流入石灰坑内的水, 部分渗入地下, 部分流淌坑外。这些废水一般富含碱性, PH值较大,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休息, 摧残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3 建筑施工中污染的防治措施
结合对施工中污染产生的总结与分析, 消除和降低施工污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噪音的防治。
根据研究, 一般认为85d B (A) 下的噪音是可以接受的。根据《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 施工阶段不同, 噪声值也不同。夜间的施工除打桩阶段为禁止施工外, 其他阶段限值均为55d B;白天以打桩施工最高, 为85d B。减噪音的防治就是努力降低其强度, 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良或更换施工机械设备来进行;另一方面, 可通过变换设计或施工方案来获得。比如, 对于由打桩引起的噪音, 可通过与设计单位协商, 更改桩型或采用静力压桩、挖孔桩等办法避免噪音。对土方中的大型设备如挖掘机、拖拉机、推土机等, 由于设备本身的特性, 自身消除噪声比较困难。在施工中, 可采用合理安排换班作业, 在夜间或中午人们休息时停止作业, 同时在工作区域周边搭设隔音防震墙等办法, 消减对周边的影响。钢管切割机和电锯等小型设备, 主要用在脚手架搭设和模板支护方面。为消减其噪音, 一方面可优化施工方案, 采用定型组合模板和脚手架等, 避免对钢管和模板的切割, 同时节约成本;另一方面, 可将其移至房屋地下室等隔音处, 避免对周边的干扰。同样在制作管道时, 工作环境也应置于地下室或隔音处, 从而减少对外界的干扰。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噪音应值得认真对待。对于城区重点区域一定要采用商品混凝土, 以避免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棒因其自身的工艺原理, 噪音较大。消除振动棒噪音污染, 一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另一方面采用和易性较好的免震自密实混凝土, 从而可以减少震捣时间和次数。同时, 在工作的施工层周围搭设隔震板等设施, 以消减噪音外传。混凝土输送泵车是高层建筑输送混凝土的重要动力, 由于功率大, 噪音也较大, 如何降低其噪音是一个问题。必要时, 采用围护隔震措施来消除。建筑施工中的噪音大部分是由于机械设备本身的特性造成的, 这需要机械制造厂商重视机械工艺改进, 减少机械工作时的噪音。
3.2 泥浆与灰尘污染的防治。
泥浆污染主要来自基础和土方工程。污染防治一是可以通过具体工艺避免, 如改钻孔灌注桩为挖孔灌注桩等。其次, 可通过人工措施及时固结泥浆, 以避免泥浆流入场外, 污染道路和市政工程。对进出施工现场的车辆, 应在进出场地的地方设立冲洗处, 以维护市容。与泥浆污染相对应的是灰尘污染。消除场地灰尘首先要做好地面硬化, 处理好路面上的泥浆和灰土, 清扫完后要加水冲洗。其次在场地内要做好水泥、石灰、细沙等散装材料的保管。合理安排堆放位置, 以避免风吹尘扬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浪费的结果。
3.3 光污染的防治。
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对于墙面污染可以通过新材料和替代材料解决。消除和减少电弧焊等发出的亮光, 可以靠施工时的围护措施来解决。比如在工作区周边做围护, 以拦截光线, 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作业, 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发生。
结束语
消除和减少施工中的污染, 是施工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基于施工污染而产生的事故和纠纷越来越多。因污染而造成的对施工单位的索赔屡见不鲜。实际上, 只需在生产中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投入, 就会在施工中产生很好的效果。“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主题, 施工人员必须明确这一点, 从施工产生的污染源头开始, 消除和减少施工污染, 从而创造美好的家园。
摘要:工程建设在保护环境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 无论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 都会对当地甚至全球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噪声污染、气味污染、灰尘污染以及全球化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的改变等。阐述了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并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
建筑物和环境 第8篇
1 建立模型
选取湖州市某小区内一幢典型多层住宅, 3单元5层92m2户型居住建筑, 层高2.8m, 各住户房间按功能分为起居室、主卧室、次卧室、书房、厨房和卫生间, 建筑围护结构类别与构件见表1, 平面图如图1所示。
其中主、次卧室、书房和起居室为空调房间, 根据湖州市地理位置上为北纬31004′, 东经119054′, 处于夏热冬冷地区, 年平均气温12.2℃~17.3℃, 最冷月为一月, 平均气温-0.4℃~5.5℃, 最热月为七月, 平均气温24.4℃~30.8℃。为了缩短计算时间和具有针对性、代表性, 选取空调房间中的主卧室为模拟计算对象。设定的冬季采暖时间为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 夏季空调时间为6月1日~8月30日。主卧室热扰设定:人数设定为2人, 人均产热量53W, 产湿量0.061kg/h, 灯光功率为10W/m2, 设备功率为10W/m2, 人员、灯光、设备、窗帘作息时间为软件缺省值。根据规范, 夏季空调室内控制温度为26℃, 冬季采暖室内控制温度为18℃, 空调运行时使室温保持在18℃~26℃, 可以容忍的室内温度上下限分别为29℃和16℃, 室内温度超出16℃~29℃范围时空调开启;通风方式根据节能标准定义, 取1次/h[3]。在研究主卧室外墙保温砂浆厚度变化对房间能耗和自然室温的影响时, 保持主卧室其余设定参数不变, 动态模拟计算可得不同厚度相应的自然室温、房间耗热量与耗冷量的有关数据。
2 热环境分析
自然室温是室内热环境分析的重要参数, 通过系列计算的统计结果显示如表2。
分别统计了室外温度和房间自然温度全年各温度段的小时数, 从计算过程中发现, 房间的自然温度在保温砂浆厚度30mm以下没有明显的变化, 30mm厚为跳跃点, 房间的自然室温改变, 温度分布从两端向中间集中, 但是再继续增加保温砂浆的厚度, 房间的自然温度又开始没有明显变化。
另外从外温与自然室温的统计分布图2可以看到, 当保温厚度30mm以下, 主卧室房间的自然室温处于16℃~29℃的比例占70%左右, 并且随厚度增加到30mm以上后, 这一区间的比例稍有提高, 说明保温层达30厚以后对房间的热环境有影响, 为了更加明显的看出对热环境的影响, 将外温与自然室温分为采暖季和空调季节逐一加以分析。
图3所示为采暖期120日 (2880h) 的外温和自然室温分布, 可以看出, 首先, 外温随时间的推进明显波动时, 相比而言, 房间自然室温的变化曲线相对平缓, 变化幅度较小, 室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其次可以看到不同厚度下采暖季室内自然温度稳定在9℃~22℃, 保温砂浆30厚以上, 同时刻的自然室温增加0.2℃~0.7℃, 曲线上移, 两曲线没有相交的情况, 厚度大的自然室温高,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室内热环境。
图4为空调季节90日 (2160小时) 的外温和自然室温分布, 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 同样在外温波动比较大时, 房间的自然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处在22℃~32℃之间, 但是自然室温随保温砂浆的厚度改变不明显, 两条曲线几乎重叠, 温度的变化幅度仅在-0.1℃~0.3℃, 说明保温砂浆的厚度变化对夏季自然室温的影响不明显。图4同时也可以看出两条曲线有交替相交的情况, 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对比分析, 有日照时保温砂浆厚度大的温度高, 非日照时间厚度小的温度高。
3 能耗分析
对房间能耗的分析, 采用模拟软件分别计算了不同保温砂浆厚度下采暖季累计耗热量和空调季累计耗冷量, 结果如表3所示, 主卧室房间面积为16.72m2, 为了便于直观分析, 保温砂浆的厚度取值0~100mm。
将表格3中的数据拟合成曲线图5, 显示采暖季累计耗热量随保温砂浆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0~20mm之间, 耗热量急剧下降, 说明该区间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的效果相当明显, 20mm~50mm区间, 耗热量随厚度缓慢下降, 保温层效果一般, 50mm~100mm区间耗热量下降已不明显, 说明超过50厚以后可能无经济性, 反而会增加工程的造价、结构安全和施工难度等问题。
空调季累计耗冷量通过拟合的曲线图6与采暖季有所不同, 曲线有峰谷, 显示耗冷量随保温砂浆厚度的增加先减后增再减, 0~20mm耗冷量急剧下降, 说明这区间的保温非常的关键, 效果非常的好, 而20mm~75mm之间的厚度再变化对耗冷量基本上没有改变, 再增加厚度已经没有意义, 甚至可以看到75mm后再增加厚度反而增加了能耗。
4 结语
(1) 通过对房间温度的模拟计算得出, 横向上, 空调季节保温砂浆的厚度对自然室温来说不敏感, 对采暖季的自然室温有一定的敏感性, 纵向上, 保温砂浆30mm厚为跳跃点, 再增加保温砂浆的厚度对房间自然室温的改变已经不明显。
(2) 对房间能耗的模拟计算得出, 保温砂浆厚度在20mm左右, 无论是耗热量还是耗冷量, 都已经有不错的保温节能效果, 再继续增加保温砂浆的厚度对能耗的影响有限, 可能不经济, 增加成本和施工难度。由此, 对以上结果的综合考虑, 可以认为保温砂浆的厚度最好控制在20~30mm。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JGJ 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JG J144-2004.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庄楚强, 吴亚森.应用数理统计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4]闫成文.建筑节能[J].夏热冬冷地区窗墙比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2007, 5.
[5]孟二林.南京地区窗户的传热系数和窗墙比对住宅能耗的影响[J].节能, 2008, 3.
潮湿环境对未建建筑物的影响 第9篇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与地域规模的限制,民用建筑得到迅速发展,大量的高层、多层建筑拔地而起。正因为民用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用工程内部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民用工程受到其外部的环境影响,容易造成潮湿、空气不新鲜、噪音大和照度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民用工程的潮湿问题对工程的正常使用影响很大,因此,“防潮除湿”成为民用建筑安全健康环境的一个重要保障技术措施。
1 设计篇
在多处进行调查后,防潮的设计主要分为主动防潮和被动防潮两种。下面就重点分这两种防潮设计来进行论述
1.1 主动防潮
在设计民用建筑物时,考虑“回潮”因素,采取措施防潮,这种方法称为主动防潮,主动防潮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 提高室内地坪的标高,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出毛细水可能上升的高度,提高室内地坪标高,使毛细水的上升高度达不到室内地面。毛细水上升带的顶面至室内地坪不小于50 cm; (2) 设置阻水面层,防止毛细水上升到地面,采用聚乙烯薄膜防潮处理的地面可消除“回潮”。聚乙烯薄膜在混凝土与水泥浆的保护下不易破坏和老化,且施工方法简单,造价低,材料来源充足,防潮效果好,可在住宅底层使用。具体如下:地面夯实后,做150 mm厚的碎石灌浆层,用20 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铺聚乙烯薄膜2道,注意在找平层还未硬化时铺放,切记不要弄破薄膜。铺完后,浇筑35 mm厚的C10细石混凝土,用铁抹子轻拍出沙浆为止,随拍打随抹,严防用锐器插捣,以免造成薄膜破损。最后抹5 mm厚1∶2水泥砂浆作为面层; (3) 用烧结灰砂砖做地面,近年来,用火力发电厂的废碴作原料烧制的灰砂砖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砖的特点是质轻,吸水性能好。因此,除用作隔墙外,还可以用作地面的防水材料。地面的做法是:做150mm厚的碎石灌浆层,用20 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铺2~3皮烧结灰砂砖;铺完后,浇筑35 mm厚的C10细石混凝土,用铁抹子轻拍出沙浆为止,随拍打随抹.最后抹5mm厚1∶2水泥砂浆作为面层。
1.2 被动防潮
一般来说,主动防潮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不成功的时候。此时,可采用“事后诸葛亮”的办法,即被动防潮。生石灰是一种良好的干燥剂。多雨回潮季节,可将10 kg生石灰放人木箱或纸箱内,加盖后放于床下或屋角。若天气十分潮湿则可打开盖子,并适当关闭门窗,晒干的木炭也有一定的吸湿能力。把一筐木炭放在屋角,关闭门窗,可达到防潮的目的。使用吸湿器防潮,现在家电行业推出种类繁多的吸湿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燃眉之急。
2 施工篇
有关防潮的施工,在走过几个工地,问了多位施工员之后,我们对防潮的施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防潮施工工艺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草率的去进行防潮的施工,或者根本就不做防潮设计,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 施工管理准备如能中标,我们将立即抓紧时间,组建项目经理部,并组织指挥项目部做好如下施工管理准备工作。
(2) 迅速按投标书施工组织机构图的要求,组织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位,进行合同交底和技术交底。所有参加人员均须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到人,并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做好与土建施工单位衔接与协调工作,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要求在投标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报建设单位及现场监理审批。
(3) 在业主、现场监理、土建施工单位及相关单位参加的情况下,对基层进行检查验收。
(4) 熟悉施工图纸,确定项目质量计划、施工方案、作业指导计划及进度计划安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人员及材料供应计划,并做好临建和生产用房的安排工作。
(5) 按计划组织施工必要工具的到位,对现场施工用设备按规定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检查,确保施工用设备能正常运行。根据本工程工期紧的特点,所有工具、设备必须备足、备全、备齐。
(6) 落实材料供应计划,在现场监理工程师参加的情况下,切实做好材料进场的检验工作,必要时抽样送检。
2.1.1 材料准备
有关材料的选择,各个工地的选材是不同的,但多数用的是“灯塔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而屋面选用35# (3mm) 聚脂胎,I型,PE膜覆面和板岩覆面卷材。该材料生产厂家是国家500万m2改性沥青卷材生产示范线企业,由于采用ISO9002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使其产品质量获得国家、省、市的多项荣誉。
2.1.2 施工用具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要求,辅助材料均应采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材料,如密封膏、冷底子油等。并应配备空气压缩机、喷涂压力罐、液化气喷枪、高压吹风机、抹子、刮板、安全带、小平铲、搅拌器、毛刷、专用火焰枪、壁纸刀、绳子、滚子等必备用具,以方便现场的施工。
2.2 施工工艺及方法
有关防潮的施工工艺,是重中之重。由于选材的不同,而施工工艺也会稍有变化,但是都是大同小异,下面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案:
2.2.1 基层检查验收
基层要求表面干燥,其含水率按规定不应超过8%,或通过覆盖粘结试验。要求表面应平整,保证基层坚硬、不出现起砂、裂缝、松动、起鼓、不平等现象。表面平整检查应采用2 m长直尺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应超过5mm,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长度内不得多于一处,表面无积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水基层若有缺陷或积水等现象,必须进行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2.2.2 冷底子油施工
先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进行清理,并在基层上涂喷处理剂,要求处理剂涂喷要均匀,待到基层处理干燥后,再进行防水卷材的铺设施工。
2.2.3 防水卷材的铺设
防水卷材的铺设应按规范要求平行或垂直于屋脊方向铺设。我们计划将防水卷材按粮库的现场实际情况,按顺水方向由低向高平行于屋脊方向或出之于屋脊方向进行铺设。 (1) 施工前应将验收合格的基层清理干净,并将棱角处尘土吹净; (2) 涂刷基层处理剂要均匀一致; (3) 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应按设计要求对屋面防水工程需做附加层的部位进行处理; (4) 确定卷材铺贴顺序和铺贴方向,并在基层弹线,然后铺贴卷材; (5) 用火焰喷枪或喷灯烘烤卷材的底面和基层的夹角,喷灯距交界处300 mm左右,使卷材表面的沥青层液化,边烘烤边向前滚卷材,随后用压辊滚压,使其与基层或与卷材粘结牢固。注意烘烤温度和时间以使沥青层为融溶的状态时最佳; (6) 卷材搭接按以下方法进行:a.长边搭接:卷材纵向搭接宽度,单层防水≥80 mm,必须仔细操作,先熔化掉要搭接部位卷材上的防粘层和粒料保护层,同时应熔化接缝两面的粘结胶,然后进行粘合排气,用手持辊压实,并应有明显沥青条;b.短边搭接:卷材两端必须全部粘结,搭接宽度,单层宽度应≥100 mm,并在基层卷材定位弹线、试铺,按卷材规格、铺设要求、屋面排水坡度、细部尺寸,确定卷材的铺设方案;c.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铺贴:横向搭接边应错开1 500 mm以上,且上、下两层卷材禁止相互垂直粘贴。第二道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同第一道设防,但应注意上下两层卷材长边接缝应错开不小于三分之一幅宽,短边搭接缝错开不小于1.5 m;d.带板岩片卷材短边搭接:需要去掉搭接部位的岩片层,在卷材上定出位置用喷灯加热相关部位后用抹子刮掉板岩部分;e.卷材铺贴完毕后,必须对搭接部位、端部及卷材收头部位进行密封处理,应涂密封材料、封口胶或冷粘结剂,然后抹平,使其形成明显沥青条。
2.3 细部构造处理
(1) 防水卷材铺设的另一个关键工序是细部的构造处理。如细部的构造处理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将对防水工程的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
(2) 防水卷材铺设的另一个关键工序是细部的构造处理。如细部的构造处理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将对防水工程的质量造成重大的影响。
其细部处理包括雨水口的处理、天沟的处理、排气出口细部处理、与山墙连接处的处理等。这些细部结构的防水防潮工艺也是相当重要的,再此就不进行重复论述。
3 装修篇
我们都知道,一般成品房屋已经由施工单位做了防水层,由于防水层做好后经常会在装修卫生间或其他设备时损坏,在装修须知中物业一般都会明确规定业主装修破坏原防水层后,物业的保修义务也就终止,所以做好第二次防水是很有必要的。由此可知,除了设计防潮和施工防潮之外,在进行建筑物的装修时,也有很多地方要注意防水防潮。
3.1 家庭装修时需要做防水的部位
浴室的地面和墙面、厨房、阳台的地面和墙面、一楼住宅的所有地面和墙面、地下室的地面和所有墙面都应进行防水防潮处理。
3.1.1 浴室要做的防水
浴室的防水是家装防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浴室渗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烦恼,顶板的污水顺着管道、板缝留下来,因湿顶板墙面,从而造成墙皮粉化、瓷砖脱落等。而防水翻修施工困难,干扰正常生活,不但费神又费钱,还容易造成邻里关系紧张。
3.1.2 厨房也要做的防水
目前开发商在厨房基本上都不安排地漏,水直接由下水道流走。但擦洗地面及洗刷时水的外溅会使厨房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水会通过地砖接缝透过水泥砂浆浸润整个墙体,水汽又会通过橱柜与墙体连接的开口处渗入橱柜,导致板材变形。同时,潮湿的环境会引发用电安全。因此,厨房防水马虎不得。
3.2 家庭装修时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
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房屋防水是依靠防水材料经过施工形成整体防水层,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强抗防渗漏水的能力。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最终防水效果的耐久性,而施工则是保障材料发挥功用的保证。
防水作为装修的一个看似不重要的环节,却与我们将来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业主没有和装修公司谈过防水,即使谈了只涉及价格,殊不知一个厂家出产的产品型号多如牛毛,经过调查,各种材料的价格在七八十元到四五百元不等,效果自然也是有差别的。当然,再好的材料也要看如何施工,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防水防潮的质量。
3.3 家庭装修应选的防水材料
经过调查显示,目前流于市场的防水材料不下百种,而真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材料也就三四种左右。就建材市场来讲主要有聚氨酯类的,水泥砂浆类的,丙烯酸类的和聚合物高分子类的。而这四类防水涂料就防水性能而言,水泥灰浆类<聚合物高分子<丙烯酸类<聚氨酯类。
大量数据显示,目前家装防水首选的材料为丙烯酸类,其次是聚合物高分子类,而水泥砂浆类是不做推荐的。
(1) 聚氨脂。氨脂类材料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双分由于其并不环保,不推荐用于家庭装修。目前,新出单组聚氨脂涂料环保性能达标不含有毒物质,属于防,中效果最好的,而且具有抗紫外线的特性,使用时效可达到与建筑同寿命,但相应的价格也很高。
(2) 丙烯酸类。丙烯酸最早也是最大的应用于环保漆和涂料上。这种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加水稀释,为水溶性材料,并且无色无味,但结膜之后确是异常致密的防水材料。故现在的漆基本上没有以前那种油漆味。这种材料在结膜之后有相当的弹性和延展性决定它不会随着基层的沉降和错位而断裂。这种材料目前售价适中,是家庭装修防水材料的首选。
(3) 聚合物高分子涂料。此类一般简称JS涂料,多为橡胶源和多链高分子材料调配而成,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无色无味具有很好的环保性。但它橡胶源的特性是在未干之前具有很大的粘性,任何微小磕碰和接触都会造成防水膜的破坏,并且刷不出厚度。目前很多这类材料掺合滑石粉一起使用,但又大大降低了它的弹性。这类材料价格也较高,整体售价在250~300元左右。
(4) 水泥砂浆类。作为新兴防水材料之一,它的防水性能最差。它的材料就是一种特种粘合剂搅拌掺合微细水泥和沙灰粉尘。沙灰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坚固性,这是它的优点但也是它的致命缺点。任何一个建筑物在建成后都会产生微小的沉降和错位。这种微小和沉降和错位足以把这种看似坚固但没有任何延展性的材料撕裂,造成日后的渗漏。此种材料目前价格不等,像汉高的卖460元一桶/20kg,普遍的在200~300元之间。装修公司很多会推荐你用这种材料。它最大好处是刷完之后干得很快,不会影响装修进度。
防水材料分为刚性和柔性。防水材料按其特性分为刚性和柔性。刚性防水材料一般指水泥砂浆,在其形成防水层后,有很高的抗压、抗渗能力,但不具有延伸性,抵抗结构拉伸变化的能力也不高,如若地震、地壳运动引起墙面断裂或缝隙,就会失去防水功能。柔性材料具有较好的弹塑性、延伸性,能适应结构的部分变形。因此对于家庭装修,应以柔性防水材料作为施工主料。
3.4 正确选用防水材料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永久防水。选用防水材料首选具有防水永久性的,这样就减免了返工直费时费钱的麻烦。
(2) 绿色环保。气味浓、毒性大的防水材料对家居环境、人身健康都有影响。 (选用防水材料时可注意其是否通过环保认证) 。
(3) 施工方便。应尽量选用便于施工操作。减少工序、省工省料的防水材料。
3.5 家庭装修的施工步骤
3.5.1 进行基层处理,通常基面处理要
(1) 仔细清扫基面去除浮尘、水泥结块和松动基层; (2) 用毛刷清扫基面遗留灰尘。
3.5.2 防水层施工应达到的标准
防水涂料满涂无遗漏,与基层粘结牢固无气泡、无裂纹、无脱层、表面平整,卷起部位涂刷高度基本一致均匀,厚度须满足产品规定的要求。施工后也应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后再进行其它后续工程的施工。
3.5.3 房屋各部位具体的防水要求
厕所、淋浴间、厨房、阳台、地下室、一楼住户所有房间的地面和墙面都要做防水层。其中,厕所、淋浴间墙面通常要刷至距离地面不低于1.8 m高的防水层,或者直接做至顶;厨房、阳台的地面和墙面、一楼住宅和所有墙面要做距离地面0.3 m的防水层;地下室的地面和所有墙面都要做防水层。墙内水管凹槽也要做防水。管道、地漏等穿越楼板时,其孔洞周边的防水层必须认真施工。墙体内埋水管要做大于管径的凹槽,槽内抹灰圆滑,并刷防水涂层。
4 总结
南方地区属于多雨的气候环境,防水防潮也就成为了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建好一栋不漏水,不会受潮的房子,就必须考虑周全。要想做到有的放矢,在未建时就应该做好防水的设计;在施工时严格把好质量关,绝对不能偷工减料;最后,装修时的第二次防水,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从设计、施工、装修这三个方面来做好防潮的工作,那么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防潮建筑。
摘要:潮湿气候对各类建筑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 潮湿气候中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关系到屋面、地面和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如果雨水通过墙壁上的缝隙向室内渗透时, 将导致墙体内部发潮, 从而降低热工性能。而湿度过高会使屋面油毡鼓泡、变形、裂缝, 造成渗漏, 会使墙面出现斑迹, 影响美观, 甚至使面层剥落以致损坏。另外, 湿度过高, 会明显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 产生破坏性变形, 有机材料还会腐朽, 从而降低质量和耐久性。潮湿材料上容易繁殖霉菌等, 一经散布到空气中和物品上, 会危害人的健康, 促使物品变质。那么在潮湿的环境中, 防潮的设计、施工、装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主要内容是:在潮湿气候的影响下, 对未建建筑怎样设计、施工、装修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建筑与环境 第10篇
我自己对建筑的追求是在广阔的西高止山脉, 在大自然、在绿树成荫、在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在毫无人烟的土地上重新激发出来的。那些无边无际的荒山存在一种令人窒息的美, 它们那孤寂的形象至今仍会震撼着我的心灵, 这种孤寂与城市中的桀骜不驯是截然不同的。山峰总会展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色调和形态。在炎热的季节, 它们不会给你提供庇荫之处;在雨季, 它们不会给你提供遮风挡雨的地方。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 人是不可能躲藏在时尚潮流之中的。
这些山峰在村落上、湖上、河流上和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留下阴影。阴影之间重重叠叠, 逃离了人为的经济冲击, 产生了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超越景观。城市中的人为包装完全不适应这种环境,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 建筑必须抵抗城市的诱惑, 而不是一味地满足它们的要求。
建筑物和环境 第11篇
【关键词】热桥;建筑环境;影响;建筑能耗
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形成热流相对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故称为热桥(thermal bridges),有时又可称为冷桥(cold bridges)。重庆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桥对建筑能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重庆地区的建筑进行调研考察,发现建筑热桥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并为改善其建筑人居环境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及影响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两江交汇之处,冬季多雾,日照严重不足,十分阴冷潮湿。对于这种气候特点,建筑热桥效应对建筑环境的影响突出,例如建筑内墙角、外墙角、窗左右侧、窗上下侧、阳台、屋顶、地角等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结露、发霉等现象。这些建筑热桥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人们生理和心理的诸多疾病,如免疫力下降、关节炎、风湿病、颈椎疾病、肩周炎、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等。
其次,建筑热桥效应对建筑节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建立新型节能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物的节能保温,既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标准、设计、施工工艺、建材品的防水防火,材料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等。据了解,在节能建筑中,通过计算和实测表明:墙体耗热占总能耗的比例已经由 40 %下降到15 %,而热桥耗热占总能耗的比例却由 7 %提高到 2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热桥问题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较大 ,对同一工程 ,随着热桥面积比的增大 ,能耗值大致将成线性增长。特别是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 ,剪力墙、薄壁柱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 ,热桥部分所占外墙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更应加强热桥部位的节能措施。
第三,热桥的危害还在于其增加了墙体局部传热,降低墙体平均热阻,恶化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环境,节点处内表面温度有可能低于室内露点温度,使得墙体内表面结露,传热在湿工况下进行 ,形成恶性循环。热桥影响着围护结构的整体保温效果 ,有必要对热桥进行准确的分析 ,采取各种技术措施降低热桥能耗 ,以促进保温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二、热桥的常见部位分析及防治措施
由于热桥附加能耗占整体建筑能耗的比例不断上升 ,成为外围护结构能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和计算,在非节能型建筑中 ,各种热桥的附加能耗占建筑能耗的 3 %~5 %,而在新型节能建筑中 ,一般占节能建筑的20 %左右 ,所以应对热桥引起的附加能耗引起足够的重视。
1.窗口产生的热桥
窗口是外围护结构的复杂部位,对于保温建筑来说更是如此。我国在建筑物保温性能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外窗能耗是发达国家的 2.2倍,因此窗的节能尤为重要。具有保温层墙体的内层或外层遇到窗口与墙体联接时,即会出现热桥。窗口侧面的传热不能忽略 ,窗口侧面传热损失占墙体总传热损失的比例相当高 ,窗户在窗口侧面的安装位置也影响窗侧面传热损失的大小 。因此内保温和外保温墙体均应尽可能考虑在窗口侧面也采取保温措施。如窗上、下侧节点热桥、窗侧面节点热桥等。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外保温情况比内保温好一些,由于外保温在楼板处保温层连续施工时一定要把墙体保温层从下延伸,与窗台板下部相接。如果在过梁的室内侧再贴以20~30mm的苯板,保温效果会更好。
2.挑出阳台板产生的热桥
阳台由于结构上的要求 ,大量使用混凝土 ,尤其对于复合保温墙体 ,阳台处外墙保温材料被切断 ,阳台门、阳台窗、阳台板处均存在着热桥。在非保温建筑中 ,一般阳台板是直接从建筑物外墙挑出 ,造成大面积的热桥。在寒冷的时段会造成靠近阳台的室内结露 ,甚至滴水。而在保溫建筑中 ,由于阳台板、楼板、门过梁处保温层被隔断 ,且为了增加阳台的强度而大量地使用钢筋混凝土 ,使得阳台门处成为热桥。对于这种情况的解决 ,最好把阳台板与墙体用保温材料隔开 ,只把混凝土阳台板的伸出钢筋穿过保温层伸入墙内。或在楼板末端加强保温。
3.外墙角、地角、层项等节点产生的热桥
由于外墙角受热面积小于散热面积且换热系数小于墙身的换热系数 ,所以墙角处的传热量要比墙身大。因此 ,造成了外墙角的内表面温度比墙身低 ,出现了结露等不利现象。地板以下是地沟 ,如果此处没有做保温 ,或保温做的不彻底 ,刚到室内地坪就不再保温 ,则室内地角产生的热桥就会加重 。所以应加强此处的保温 ,并把保温做到底。这种情况一般可考虑在室内侧距墙角内表面约 0.6-1.0m 以内加贴一层保温材料 ,如果已有保温 ,可加厚保温层。窗上部圈梁是主要热桥部位 ,应在圈梁的室内侧粘贴苯板进行保温处理。
4.楼板与外墙产生的热桥
在保温建筑中 ,一般墙体比较薄 ,墙、屋项等均已保温 ,整体保温性能提高 ,因此楼板与外墙间的热桥就比较突出。特别是楼板与圈梁相距比较近 ,处理不好 ,附加耗热量就会明显增加。若采用外保温方式 ,不存在热桥问题 ,若是内保温 ,一般在楼板端部进行保温。
鉴于热桥的影响,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也应加强构造,对热桥的防治,根据规定,设计时要依据以下原则,以便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出现热桥引起的各种问题。
首先,尽量避免出现贯通式的热桥, 如图1形式(a)、形式(b)所示。贯通式热桥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填充墙中的梁和柱最为典型。这类热桥即使其宽度远小于主体部分的厚度, 也能引起内表面温度的明显下降。因此,在必须使用贯通式热桥时,可在热桥部位采取局部保温措施加强保温,最好以硬质泡沫塑料,结合墙壁内粉刷综合处理。
其次,尽量将非贯通式热桥布置在靠室外的一侧, 如图2形式(c)、形式(d)所示。因为此时的内表面温度要比热桥靠近室内一侧时高得多。
最后,尽量减少热桥断面面积。热桥断面面积越小,通过热桥的热损失越小。因此,在不影响结构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断面面积。
三、结论
1.重庆地区建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建筑热桥问题,且对使用者的工作生活学习影响较大。大大降低了建筑舒适度,同时降低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此外,由于建筑热桥的存在,造成了建筑能耗的大幅增加与资源的浪费。
2.各个部位的热桥问题可以通过诸如增加墙体外保温,增大已有保温层厚度等前述方法进行解决。重视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做好墙体、屋顶、门窗、地面等住宅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工作 ,设法减少围护结构的耗热损失 。同时在节能建筑工程设计中 , 应优先考虑应用能防止建筑热桥产生的外保温复合墙体。
参考文献:
1. 南艳丽、冯雅、谷晋川、王磊,夏热冬冷地区热桥对节能围护结构的影响[J ].建筑节能 ,2007(03).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3. 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0/5024 - 2002[S].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建筑物和环境 第12篇
《建筑技术开发》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以建筑领域科研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内刊号:CN 11-2178/TU国际刊号:ISSN 1001-523X。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和作者,《建筑技术开发》自2016年起新增“建筑能源与环境”,每双月20日出版发行。现面向全国建筑节能领域科研、设计、监理、运维管理等单位及专业院校(系)征集论文。
2. 办刊宗旨
本刊以报道建筑技术成果、交流推广新技术、着力开发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为特色,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 栏目设置
专题研讨:根据行业发展中的热点,编辑部策划选题,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讨论。
建筑能源:重点交流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国家重大技术措施、科研技术成果以及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建筑环境:重点交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方面的科研成果、技术与产品应用。
标准规范:重点交流建筑领域内与建筑能源利用、建筑环境控制、供热、通风、空调、制冷、洁净以及运行管理相关的标准规范。
供暖技术:供暖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空调技术:空调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热泵技术:热泵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领域的相关科研、技术成果等。
净化技术:净化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通风技术:通风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4. 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内容正确、语言精练,稿件应未公开发表过。
(2)论文稿件应有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人)、毕业院校、职称、职务、现从事的技术工作或研究],论文字数限制在8000字以内。
(3)文稿字迹清晰,分清外文字母文种、上下角标、大小写、正斜体。计量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文中插图应为清晰的黑白图或灰度图,标注准确,具有自明性,每图应有简短、明确的图名及序号。图中文字、符号、单位等均用6号宋体清晰表达,文中表格须有表头,并在文中有所说明。
(5)中文摘要包括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研究成果及结论等,字数不少于200字。英文摘要长度为150~200个词,文字简练。
(6)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期刊或专著,按征文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
(7)来稿请注明《建筑能源与环境》编辑部收
5. 投稿方式
《建筑技术开发-建筑能源与环境》编辑部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邮编:100013
联系人:李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