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论文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6篇(全文)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6篇(全文)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6篇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第1篇

个人拙见,一个企业与其与之共存的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思想”二字,即企业的思想,即作为企业先决条件的人的思想——即经营者、管理者(决策者)、团队(执行者)、市场消费者(企业生存带动者及决定者)的思想,这其中存在必然的联系及相互推动的作用,简述如下: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6篇(全文)

一、经营者的宏观决策思想的重要性。

必须了解企业本身的需求

谈到影响企业竞争的因素与优势,很多人会罗列出大堆足以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要素。如,人才、服务、档次、地段、产品„„但是,当你更深层次去思考这一问题时,你将会发现上述诸种因素的思考角度仅仅只是一个微观的分析角度,上述的结论亦只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而得来的结论。当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仅仅从微观因素解决企业面临的客观尴尬局面时,将会发现企业本身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如此那些。企业在经历不同的阶段时产生不同的需求,因此,了解企业最深层次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就好比,一个初生婴孩的需求无非吃喝拉撒睡,定时满足他这些需求后,他就会健康成长;当他成为一个青少年时,他的需求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届时,受教育等需求就会强烈涌现;到了青壮年阶段他可能就会产生情感需求,需要恋爱、结婚、成就等等。同理,经营者的思维不可被禁锢在具体的、细化的微观点,从而站在主观角度分析这一宏观课题,因此导致不能对症下药,甚至只能治标不治本。如此,经营者必须站在大而多边的角度去剖析企业所遭遇的问题,方能切入主体。一个经营者需要关心的应是关乎企业生存的全局性问题,而不是诸如“为什么地上有处垃圾没有清理干净等”此类。 适者生存原理

企业竞争好比人的竞争。这里举一个常见的例子:若干人同时竞聘一个企业的一个岗位,专业的人力资源会运用其专业的知识体系及经验去对这些人进行比较,从而筛选、选定、任用。人与人之间可竞争的因素很多,如我们常说的学历、经验、受教育程度、外观形象、品德等等。那么,在人员选用的标准方面,企业最终会选择最适合自己本阶段发展需求的,而非最优秀的那一个,况且优秀的标准也常难界定。企业不断的发展、循环,人员不断更替,就会出现一部分人员不适应一个企业的另一个发展阶段的情况,从而造成社会劳动力循环流动的现象产生。从企业生存并参与社会竞争这一角度来说,企业同样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所谓适者生存,这一生存法则在任何形态下都同样适用。经营者对市场的敏锐洞察,科学合理的分析,精准的把握和专业的定位是企业参与社会竞争这一商业食物链的第一要素。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矢量调查数据作为依托。经营者欲求征服的市场是什么?这一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市场的主体消费者需要什么?如何做到迎合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抓住如是关键,毕定能站稳市场脚跟,从而激活企业生命力,实现企业利润扩大化。另外,作为企业经营者还必须客观思考一个更为长远的问题,即满足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后,能否准确把握未来市场定位?能否满足未来市场需求?这就要求经营者站在宏观、国际化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 企业发展过程必须明朗化

企业发展一般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家族化——本土化——国家化——国际化,但如果决策者的思维区域仅限制于家族化这一小规模阶段,那么,这个企业可能永远就只是家族化的规模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所以,视野的高端化、国际化、宏观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头脑里仅想小打小闹的初级服装小商贩邂逅国际时尚巨头乔治·阿玛尼,他自然就会领略到国际化发展眼光所迸发出的强大的企业气场与气流。

二、管理决策者的思维。

作为经营者的代言人,各阶层管理者的作用尤为重要,犹如古时的宰相及朝中重臣。除因此把握军机大权外,亦身负经营管理之重任。此时,管理者最应思考一个问题,即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我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我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使之壮大?如何做到这些?当然,一个管理者所具备的开阔思想及视野需要自身不断的学习、提升及经历。因此,管理者须注重并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及整体素质提高,如此,方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并打造高效的运营团队。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既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又需站在员工的利益角度,真正做好经营者与执行者的双重身份。

三、执行者(团队)的思维。

作为执行者的员工,就必须具备微观的思想。正如我们前段所说,为什么地上会有垃圾没有清理?等此类细化问题则应为执行者所考虑之范畴。执行者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需要不断去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甚至出色或超额完成任务。那么,员工的思想及自身能力决定其任务接受及完成情况。另外,经营者及管理者的专业态度、风格魅力也会影响团队的发展方向及效率,这就要求管理者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培养并打造出一支优秀的队伍。执行者还须具备团队合作思维,运用其所掌握的知识与系统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并将任务最大化执行。

四、消费者的思想。

商品的流通势必经历了生产者、经销者、消费者等几个环节,作为社会中最小的个体——独立的人,都是这样或那样的产品消费者,有些人甚至身兼上述多重身份,有些只是单一身份。那么,如此之大的群体思想就将难以控制和掌握,除前段我们分析过需了解、迎合并满足之外,还须进行正确的商业引导,形成引导性消费,使消费者养成消费习惯并形成固有的消费思维。如此,作为商家就可居于主动地位,在商业活动过程中,独揽主导权。当然,这就体现了我们即将要谈论的话题:企业的品牌文化的价值及重要性。品牌文化的形成、传播、推广、渗透、维护及品牌所带来的延伸性效应这一系列资源须进行彻底、深入的整合。众所周知,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非常重视企业自身品牌文化的培养,如LV、Gucci、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等等,都是具有多年甚至百年历史积淀的企业,他们从最早的手工作坊开始,就已经着力于打造并培养品牌文化的形成,逐渐壮大,最终闻名于世。在中国,在我们生活的本土,又能有几个企业能做到如此之长的生存寿命呢?不是较早衰败继而倒闭就是面临体制改革,甚至需要经过不断整合之后不断投放市场,使消费者总是处在不断接受新品牌的认知阶段上,而没有着重于将现存的品牌升级为真正的品牌,这就是浓厚品牌文化所带来的差距性。企业品牌文化的培养如同个人自身气质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并逐步提升。当然,这需要借助很多外力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微观要素来予以实现,比如优质的服务、高效的团队、高品质的产品、良好的氛围等。有了上述这些后,我们就可以对消费者进行直接性或者隐蔽性的消费引导。追求时尚的人都知道,每季大牌时尚设计师们都会举办品牌发布会用以宣布本季的时尚新品及最新潮流理念,从而引导和告知消费者,这就是潮流,就是时尚,这种权威式强制性引导就会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固有的理念。由此可见,潮流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而非衍生的,故而,消费这一行为亦是引导出来的。不知你们是否认真观察过,大凡牙膏广告中,都有一个镜头:将牙膏涂满整个牙刷,其实,我们都知道每次刷牙的用量根本不必如此这多,但是这种隐蔽式引导无形中就会影响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并进一步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牙膏用的多了,那么势必会用的快,势必会加快重复购买的速度。同理,由此势必会增加牙膏生产企业的产量,继而引发包括广告宣传企业、经销商、包装企业等等各环节的商业运作。当然我们在此并没有谈论关于人们会选用何种品牌牙膏的问题。再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肯德基,广告语中直接说“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肯德基和生活有必然关系吗?其实不然,甚至早在

7、80年代前的中国根本不知此为何物。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间的商业流通的加剧,这一直接引导行为便会植入消费者心中,让消费者理所当然的认为肯德基就是优质生活必不可少之一。试计算,肯德基成为中国的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多少孩子过生日的选择地,多少都市白领、学生聚餐欢庆地?一个汉堡约12元,一杯可乐约7元,一包薯条约7元,按人均25元消费计算,它在中国的产出和盈利将多么庞大?作为我司,如在拥有雄厚的品牌文化实力的基础上,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消费者,来此消费是必须的,那么一定不会有人怀疑。

综上所述,经营者的思想决定管理者的思想,从而带动执行者思想,最终将引导消费者的思想。一系列人的思想统

一、协调并高度化、客观化,那么一个企业战胜其他同行业企业是理所当然的。可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非于此。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第2篇

【摘要】 文章选取上市资源型企业2015—2017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政府补助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与国有资源型企业相比,政府补助在提升非国有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政府补助后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积极影响,但不显著。基于此,文章建议建立政府补助动态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性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有关政府补助的会计信息披露,继续理顺国有资源型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文章丰富了有关政府补助绩效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政府补助;资源型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18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统计显示,2017年一次资源生产总量为35.9亿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3.6%;消费总量为44.9亿吨标准煤,增长2.9%,资源自给率为80.0%。2017 年资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18.8%,煤炭占60.4%,天然气等资源占20.8%。资源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中处于关键地位,已成为21世纪人类无法避免的战略问题。作为将资源转化为服务社会生产生活的商品平台的资源型企業,在这一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源型企业即指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包括从事资源生产、流通、资源技术研究与开发、资源信息服务等经济活动,用以实现经济增长的企业[1][2],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中处于非常关键甚至战略地位。我国资源型企业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长期走粗放型发展道路,主要以物资损耗为代价,高投入、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率并存,使企业在经济转型中面临很多问题,造成我国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弱势局面[3]。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资源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特别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政府补助以推动资源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诸如产业扶持基金、科研技术贴息、专用设备补贴和人才引进补贴等内容。在税收政策方面也加大优惠力度,如对废矿物油再生油品免征消费税;对于无法在国内生产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油气开采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及增值税;资源税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对符合要求的开采的原油、天然气、煤层气免征和减征20%或30%的资源税等。毫无疑问,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影响情况。然而当前学界较多关注政府补助对一般类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较少关注针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即使在政府补助对一般类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研究中,观点也并不一致,有观点认为政府补助显著积极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4],但也有观点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来讲是效率低下的,直接财政拨款将导致管理层和员工“偷懒”,政府补助并未真正转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5]。

鉴于资源型企业的重要地位及政府关注,本文将详细研究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试图提供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丰富政府补助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内容,有利于加强政府补助的持续监督和绩效管理、完善政府补助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有利于继续理顺我国资源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依托于企业资源,对所拥有的人、财、物等进行优化配置,以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增加企业总价值和社会总效益的综合能力[6],它具有价值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在评价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时应从多维度、全方面来进行衡量,在这方面,学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如冯兵(2008)、柯小玲(2009)等从资源能力、研发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三个层面构建了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细分了多个一、二、三级指标来完善评价体系。基于已有研究,本文也将从三个维度综合衡量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资源能力、研发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其中综合管理能力包括企业盈利能力、经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四个方面。

(一)政府补助与资源型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

波特菱形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最不可或缺的外部力量之一便是政府。凯恩斯主义指出,政府适当的干预机制是克服市场盲目性、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补助是政府参与企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之一[7]。

早期有学者认为政府补助能够提升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在资源能力方面,学者们认为企业获得政府支持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能够直接增加资源补充,在当期利用补助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扩充物质和人力资源,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相关项目资源成本[8];同时,政府补助的信号作用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9],进一步放松企业的资源约束,激励企业当期进行各项资源投资,有利于降低企业原有各种资源的预防性需求,并且能向外界传递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进入企业[10],从而对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积极影响。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通过研发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的推动力[11]。在研发创新能力方面,政府补助在当期有激励效应,表现在补助使企业增加了吸收和培养R&D人员的投入,加上企业不断积累的知识和技术,也将提高企业吸收新知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创新成果共享[12];且政府补助可激励企业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从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13]。在企业经营绩效方面,Tzelepis(2004)以希腊1982年至1996年期间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增强了企业当期经营偿债能力[14]。从政府补助动机角度来看,若补助以发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动机,对企业自主决策行为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此时,企业运营目标与政府补助动机相一致,政府补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如王昌(2009)在研究中发现政府补助与农业龙头上市企业当期盈利存在显著正向关系[15]。在企业社会贡献方面,由利益相关者理论可知,企业在与政府的交往过程中,双方彼此都会有付出与回报,因此形成一种隐形契约关系[16]。政府为了社会安定,自然希望受补助企业能够有所“回馈”,而企业进行社会贡献就是维持并巩固这种互惠关系的契机,从而期望能够再次获得政府的帮助[17]。孔东民(2014)研究表明,政府补助短期积极显著影响了以员工数量、企业捐赠和赋税来衡量的企业社会贡献能力[18]。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有显著促进作用。

(二)政府补助与资源型企业后期核心竞争力

在政府补助是否能长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与当期的促进效益相比,观点存在分歧。邵敏和包群(2012)发现政府补助可能既“扶持强者”,又可能“保护弱者”,主要表现在選择补助对象时倾向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但在确定了补助名单后对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却给予更多补助[18],这表明政府补助意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长期提高。而梁莱歆(2010)在研究中发现政治资源丰富的企业,因其较容易获得政府补助,给企业造成了安全错觉,使其过度关注提升短期产能,加剧过度投资行为[19],这会造成对政府补助滥用,反而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事实上,如果企业对政府补助形成长期依赖,导致企业投资结构失调、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投入水平降低,特别是如果管理层将注意力转移到非生产项目上,则更会加深对企业核心竞争力长期发展的不利影响。在后期研发创新方面,有学者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存在挤出效应,在弥补企业资金紧缺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挤出了研发资金。如刘虹(2012)等研究发现在初期阶段政府补助显著激励了企业R&D投入,但随着补助的增加,这种激励效应将会减弱,当补助超过最优临界值后,会挤出企业R&D投入[20]。在企业社会贡献方面,从短期来看接受政府补助的企业作为反哺会对社会积极做出贡献,从而保证企业获取政府补助资源的持续性,但从长期来看,政府补助实质上是一种有限的公共资源,不可能持续地对企业社会贡献能力产生作用,企业社会贡献能力的提升主要取决于其生产经营能力。此外,政府补助在发放前会从众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中进行筛选,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寻租空间。寻租活动显然有助于企业获得政府补助,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寻租活动支出必然会占用企业对各项经营活动的资源投入,造成企业后期核心能力提升的低效性[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后期核心竞争力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2012年版》, 本文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B0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B0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B0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B09)、非金属矿采选业(B1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C2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C3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D44)、燃气生产和供应业(D45)为样本企业的选择范围,选取沪深两市上市的资源型企业2015—2017年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按如下方法进行样本筛选:剔除 ST、* ST企业;剔除三年间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企业;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企业。最终选取1 120个观察值,共计29 120个相关数据。其中,相关财务数据取自CSMAR数据库,并在巨潮资讯网上查询2015—2017年企业年度财务报表,收集相关企业员工总数、大专以上学历总数、技术人员总数、采矿权、探矿权、专利权等数据,手工整理并汇总。数据筛选和分析均在SPSS 23.0里完成。

(二)变量设置

1.因变量: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C)。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具体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指标。本文将三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的加权因子作为因变量——企业核心竞争力(C),根据累计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样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得分。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解释变量:政府补助(Sub)。本文使用的政府补助数据来源于上市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公开披露的“政府补助”。本文参照黎文靖(2016)[21]的做法,用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除以企业总资产来衡量政府补助强度,用于回归分析;参照陈建英(2016)[22]的做法,采用政府补助金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政府补助强度,用于稳健性分析。

3.控制变量。本文参考申慧慧(2012)[23]等的做法,选取企业规模(Size)、股权性质(Owner)、企业年龄(Age)、财务杠杠(Lev)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研究。

变量定义及说明如表2所示。

(三)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假设分析,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法,用模型(1)来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若系数β1为正,说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若为负,则说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具有抑制作用;用模型(2)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后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即滞后影响,若系数γj为正,说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后期核心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若为负,则说明政府补助对企业后期核心竞争力具有抑制作用。模型构建如下:

模型(1):Cit=β0+β1Subit+β2Sizeit+β3Ageit+β4Ownerit+β5Levit+εit

模型(2):Cit=β0+β1Subit+[j=1J]γjSubi(t-j)+β2Sizeit+β3Ageit+β4Ownerit+β5Levit+εit

其中,i=1,2,3,……;t=1,2,3,i表示研究样本中第i个企业,t表示第t个年度,Cit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个年度的核心竞争能力,用企业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因子得分反映;Subit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个年度的政府补助强度,Subi(t-j)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j个年度的政府补助强度;Sizeit表示第i家企业在第t年的企业规模;Ownerit表示第i家企业在第t年的股权性质;Ageit表示第i家企业在第t年的上市年龄;Levit表示第i家企业在第t年的财务杠杆;εit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样本企业2015—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下页表3和下页表4是样本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政府补助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下页表3和下页表4可以看出,样本企业核心竞争力各年均值都为负数,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与政府补助均值总体趋势保持一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三年的标准差相差不大,说明相对稳定。三年间,样本企业政府补助强度最小值低至0.0000007,與最大值差距较大,低补贴与高补贴状况并存,而且均值和标准差也存在波动,说明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的补助力度存在差异化和不稳定性。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样本企业2015—2017年数据各指标变量两两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5所示。政府补助强度与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正相关关系,初步验证了H1。控制变量中,除财务杠杆与其他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弱外,剩余控制变量在1%或5%的水平下与因变量具有相关关系,表明企业规模、股权性质、企业上市时间都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产生显著影响。综上分析,可以选取这些变量构建回归模型。

(三)回归分析

对模型(1)、模型(2)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当期和后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由表6可知,所有变量F检验值均在1%或10%的水平上显著,因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控制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可建立线性模型。DW值均在1.5—2.5之间,残差序列无自相关,说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说明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从表6当期回归结果可以看出,Sub对C的回归系数为1.912,政府补助强度与资源型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呈正相关,且通过 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H1成立。控制变量中,股权性质与核心竞争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政府补助对非国有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效应比对国有资源型企业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国有资源型企业在取得补助过程中出现寻租问题,政治联系妨碍了政府补助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影响,相反,与政治关系不密切的非国有资源型企业获得补助的“信号作用”更明显,在生产经营中拥有比国企更大的自主权,具有更快速的决策执行能力,使得补助在企业生产发展中资金运用灵活性更大,反馈效应更加明显和迅速。

从滞后性回归结果来看,Sub-1对C的回归系数为1.256,Sub-2对C的回归系数为1.114,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政府补助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均为正相关关系,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补助强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但是并没有显著提高企业后期的核心竞争力,H2成立。而且,滞后二期政府补助的回归系数小于滞后一期政府补助的回归系数,说明政府补助强度对资源型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在减弱。

(四)稳健性检验

由于已有研究认为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能力,其具体衡量方法学界还存在不一致情况,本文将重新调整对研发创新能力的衡量方法,进行稳健性分析。

1.相同的研发创新投入对不同规模的资源型企业产生的效果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本文将研发投入强度的分母营业收入替换为期末总资产,以消除资产规模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影响[24],并再次生成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分值作为因变量,同时将政府补助对数化处理,作为政府补助强度的替代变量,然后进行检验,具体见表7。

2.研发创新能力不仅包括研发创新的投入,还包括产出,因此,本文将无形资产项目中的专利权作为衡量研发创新能力的替代指标,并由此生成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分值作为因变量数据,同时将政府补助对数化处理,作为政府补助强度的替代变量,然后进行检验,具体见表8。

由表7和表8可知,根据当期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政府补助强度与当期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正相关,H1得到进一步检验。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回归分析中,政府补助强度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都不显著,H2得到进一步检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相关结论

本文就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在当期影响中,政府补助显著促进了资源型企业当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国有资源型企业相比,政府补助对非国有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更大的促进效应。(2)在滞后影响中,政府补助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并且从连续滞后两期的影响系数看,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在减弱。

(二)政策建议

1.建立政府补助动态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性监督约束机制。由以上结论可知,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期效应难以持续到后期,同时也因为政府补助金额往往较大,对企业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强化在政府补助效益方面的持续性监督,建立补助动态评价体系,形成持续性监督约束机制。由于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补助,有关科技项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方面的补助是与资产性相关的政府补助,有关财政贴息、减税退税、人才引进方面的补助一般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不同类型的政府补助对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层面的影响是有区别的,因此政府应区别建立相关的政府补助评价体系,并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的目标要求,持续地评价考核获得补助的资源型企业对政府补助的利用情况,以保证政府补助对提高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可持久地发挥作用;对于没有实现绩效考核目标或没有按要求合理利用政府补助的资源型企业,则要求退回政府补助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从而形成持续监督约束机制。

2.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有关政府补助的会计信息披露。虽然《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对政府补助的会计信息披露有较详细要求,如在附注中要求披露政府补助的种类、金额和列报项目以及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况,并提供了有关政府补助披露的参考格式,但从反映政府补助的政策性作用看,上述要求还有待完善。因为政府补助属于公共财政资金,其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特殊性,应更详细全面,笔者认为在政府补助的附注披露中应增加“政府补助发放原因”“与资产还是收益相关”“资金是否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项目完成程度”等内容,这样就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到企业(包括资源型企业)为什么获得政府补助,对企业发展在哪些方面起到作用,资金到位情况、政府补助资金的利用情况和对企业发展尤其是核心竞争力已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和实施监督,有利于政府补助发放主体对政府补助利用绩效的后续考核和持续监督,而不是只关注企业是否符合政府补助发放的条件与资格。事实上,从所考查的上市资源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发现已有少数公司自愿披露了上述部分内容,但内容不统一。另外,目前准则中缺少政府补助在现金流量表中披露的规范要求,建议尽快补充完善,因为政府补助形成的现金流量对企业(包括资源型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影响较大,如果这方面的披露缺失,则可能影响政府补助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恰当披露,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关于政府补助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判断。

3.继续理顺国有资源型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与非国有资源型企业相比,国有资源型企业拥有较多的政治资源,易于形成对政府补助的过度依赖,产生“寻租”现象,这不仅会弱化政府补助在促进企业产业转型、支持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不利于国有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提升,而且相对于非国有资源型企业来说也不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环境,不利于将有限的政府补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政府补助的利用效率,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X

【主要参考文献】

[ 1 ] 潘文宇,解巍.浅析信息技术对资源型企业作用机理[J].中国林业经济,2000,(01).

[ 2 ] 杨艳琳.资源经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3 ] 陈懿,杨昌明,王艳平.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金属矿山,2007,(12).

[ 4 ] 陈兴,韦倩.寻租活动、行政距离与政府补助——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 5 ] 农梅,张宁.政府补助对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J].新疆农垦经济, 2017,(04).

[ 6 ] 杨飞燕.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选择与培育[J].改革与战略,2014,(04).

[ 7 ] 何红渠,刘家祯.产权性质、政府补助与企业盈利能力——基于机械、设备及仪表上市企业的实证检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2).

[ 8 ] Levy D M,Terleckyj N E.Effects of Government R&D on Private R&D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A Macroeconomic Analysis[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14(2).

[ 9 ] Takalo T,Tanayama T.Adverse selection and financing of innovation:is there a need for R&D subsidies?[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0,35(1).

[ 10 ] 孔東民,李天赏.政府补贴是否提升了公司绩效与社会责任?[J].证券市场导报,2014,(06).

[ 11 ] 康志勇.融资约束、政府支持与中国本土企业研发投入[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5).

[ 12 ] 程开明.城市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创新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5).

[ 13 ] Hilber C A L,Lyytikainen T,Vermeulen W.Capitalization of central government grants into local house prices: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England[J].Regional Science & Urban Economics,2011,41(4).

[ 14 ] Tzelepis D,Skuras D.The effects of regional capital subsidies on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2004,(01).

[ 15 ] 王昌.财税补贴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家级重点龙头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经济论坛,2009,(15).

[ 16 ] 乔纳森·H·特纳著,范伟达.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 17 ] 李四海.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捐赠[J].中国会计评论,2010,(02).

[ 18 ] 邵敏,包群.政府补贴与企业生产率——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07).

[ 19 ] 梁莱歆,冯延超.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雇员规模与薪酬成本[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

[ 20 ] 刘虹,肖美凤,唐清泉.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与挤出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2,34(04).

[ 21 ] 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6,(04).

[ 22 ] 杜勇,陈建英.政治关联、慈善捐赠与政府补助——来自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6,42(5).

[ 23 ] 申慧慧,于鹏,吴联生.国有股权、环境不确定性与投资效率[J].经济研究,2012,(07).

[ 24 ] Vo L V ,Le H T T.Strategic growth option, uncertainty,and R&D investment[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7,(51).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第3篇

核心竞争力的确定

某商业银行通过内外部竞争环境分析、自身优劣势分析以及既定战略,确定了以下核心竞争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 充分研究客户需求,细分市场,为不同层次客户量身定做各类金融产品;持续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带来利润增长点,领先竞争对手。

全面服务能力 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客户价值的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 准确获取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现实需求及潜在的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快速拓展市场,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持续维护客户。

核心竞争力的分解

第一步:通过对该银行的实际情况分析,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分解,找出支撑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成功因素及阻碍因素。

第二步:分别根据关键成功因素及阻碍因素,找出相对应的价值观。

第三步:对成功因素、阻碍因素及相对应的价值观进行归纳汇总(如下表)。

核心价值观提升方向

同核心竞争力强相关的价值观为绩效、创新、服务,支持类的价值观为团队、学习。同时,针对支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及阻碍因素,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相应价值观的核心含义以及对应的管理变革重点:

绩效:关注市场变化,提高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度;关注竞争对手,强调市场占有率;进行激励机制改革。

创新:培养创新意识,锐意进取;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

服务:培养所有员工的服务意识,尤其是二线员工。

团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建立顺畅的横向、纵向沟通渠道;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学习:个人持续学习;提供针对性的培训。

对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确认,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分析。以上所述,仅是将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直观化的一个尝试。因时间和资料占有等因素限制,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分解还过于简单和粗糙,并且核心价值观的确认也不能局限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笔者希望各商业银行对此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以求通过文化管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第4篇

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市场,开发潜在市场或战胜竞争对手、占领市场、发展自己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营销能力,而是反映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综合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平等竞争,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能否得以更大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最终的结果却会使中国脱颖而出,成为21世纪全球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的最主要竞争者。

近年来我国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国有企业还普遍存在着人多、债多、社会负担重、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层次低、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为适应全球化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的政府职能、产业政策、经济体制、企业体制都应迅速进行一系列战略转变,按国际通行的规范化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改革;以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优势上市公司为核心、以现代经营理念作指导、以国内外先进企业为样板,推行标杆管理和追赶战略,追求管理创新,改善管理适应发展的新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专长,建设学习型企业,迅速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核心专长 学习型企业

1.加速技术转化。

1. 1在新世纪开始这际,发达国家加快了技术递进步伐,旨在以更新的姿态竞争国际市场,主宰世界是经济。

目前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正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其他地区转让被替代产品。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技术的转化率提高到20%以上的水平,我国的企业技术进步将向前推进一大步,可以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技术经济差距至少可以缩短5至7年。

1. 2齐头并进,促进技术转化。

首先应有国家权威的产业和技术部牵头,制定一个能够指导未来5)))10年技术转化工作的专项规划,以与国家10年发展规划相配套。其次,应制定有利于

促进产业技术转化的政策措施。同时,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协作,促进产业技术更快转化。

1. 3因地制宜,推动技术转化。

毫无疑问,加快技术转化,推动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次才是铺新摊子,投入新的项目。这既是避免现在与过去项目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浪费的有效手段,也是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技术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2.改善管理适应发展的新环境。

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于企业各个职能模块的运作的协调与齐头并进,决定企业经营成绩的往往在于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优势环节,要适应未来多变的竞争环境,我们就要全面系统地考虑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如何进行战略投资,进而达到获利的战略目标。

3.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企业人力资源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

一、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第

二、人力资本增值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主题;第

三、国家竞争力的概念被劳动力的竞争所代替。目前,中国企业主观上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但不知道应如何重视,只简单停留在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上是不够的。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培训和教育的规模水平亟待加强。应增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4.培养核心专长。核心专长是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专长最重要的载体是人+知识观念+科技/技术+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网络+流程+企业文化=综合能力+资源。有了核心专长才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创造竞争优势。核心专长的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找到企业的核心专长,通过分析企业的现状,结合社会大环境、大气候的发展变化,通过运用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独具慧眼地识别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二是深化和改造核心专长,充分发挥志长的作用,体现其价值。三是发挥和保卫核心专长。企业竞争力资产的创新,能否成功地维持己有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竞争力资产的可垄断性,包括是否容

易获得、复制、模仿以及替代。企业竞争力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己有竞争力资源、能力的竞争优势不断加固,防止由于竞争对手的复制、模仿而使自身优势减弱,使企业竞争力不至于下滑,从而保持已有的竞争地位;同时,还要尽可能追赶行业领先者,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的程度;此外,对存在的劣势则要以后进学先进的方式尽可能地加以追赶,减轻劣势程度,使整体竞争力水平提升。

5.建设学习型企业。

在今日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建立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的重要性与日俱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第5篇

一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是一个整体,一个企业更是一个整体。人生观是人的灵魂,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指导。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核心文化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的整合,它直接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使其最大化的利用。只要企业资源能持续最大化利用,那么企业就会产生连续不断的优势推动着企业发展。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企业文化、利用企业文化。

一是要树立雇主品牌。雇主品牌是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良好的雇主品牌使员工愿意来企业工作,使现有员工愿意留在企业工作,是人们心目中的满意的工作地。从而激发员工的忠诚奉献、刻苦奋斗的精神,将员工自身资源完全挖掘出来。二是要积极引导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将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员工追求实现自我理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利用员工价值观的转变,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来,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大力倡导主流价值观,实现思想多样性与价值观念的统一。一个公司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核心是指该组织员工的整体价值观和精神风尚。由于价值观是指向人们心理层面的活动,具有趋同性和不同步性的双重特征。因此,组织和倡导尤为重要。引导员工在群体和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线员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水平。

核心竞争力域范文第6篇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2. 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知识分享,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创新的习惯。

4. 信息社会责任

热门文章